海東地區針對全區冬季時間長、農村人口多、貧困問題突出和農民取暖缺乏燃料的實際情況,在學習借鑒北京市門頭溝區“新型節能吊炕”的基礎上,分別設計了“節能煨炕和節能灶炕”兩種新型節能熱炕,并把推廣和普及新型節能熱炕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舉措,制定出臺了《海東地區新型節能熱炕推廣建設規劃》,在全區加快推廣新型節能熱炕。
《規劃》提出,全區新型節能熱炕改造期限從2009年至2011年共3年,規劃期內推廣新型節能熱炕5.2萬鋪,其中2009年建設8294鋪,2010年至2011年建設43706鋪。原則上根據各地群眾的習俗、經濟狀況和意愿,農戶每戶建設1鋪節能煨炕或炕灶。在推廣節能熱炕過程中,由地、縣建設部門編制節能熱炕實施技術圖冊并加強技術指導和檢查,由縣、鄉政府組織優先在淺腦山實施。對盤炕技工結合“陽光工程”等進行培訓,保證確定實施改造的每個鄉鎮有3-5名、每個村有1名盤炕技工。新型節能熱炕每鋪炕成本約1000元,建設資金以群眾自籌為主,同時與農村危房改造、異地搬遷、扶貧整村推進項目相結合,在項目資金中適當籌措,每鋪補助500元,集中連片實施,整村推進。各縣財政安排一定的工程建設補助資金,主要用于技術工工資、人員培訓等。
規劃目標實現后,可以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節能熱炕綜合熱效率由原來的45%提高到70%以上,冬季居室溫度平均提高5-7℃。1戶新建1鋪節能熱炕年可節支150元左右(每戶年平均可節約柴草0.5噸以上)。薪柴使用大量減少,林草資源、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明顯改善,農業綜合用能效率顯著提高,實現農村家居溫暖、清潔的目標,對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鞏固生態建設成果、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