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是國際社會應對人類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氣候災害性變化而提出的新概念。西方國家基本已解決能源效率提高和能源結構優化的問題,為進一步挖掘溫室氣體減排的潛力,大力提倡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而我國目前在節能提效、發展傳統能源中相對低碳部分從而優化能源結構等方面,還有巨大的潛力可挖。
因此,當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應把大力開展節能放在首位,從節能和減排的一致性方面強調低排放發展;其次,把大力開發傳統能源中相對低碳的能源如天然氣、核能和水電等作為近期調整能源結構、減少排放的主要發展方向。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傳統能源產業和傳統能源企業,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都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節能提效,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首選
在存在很多浪費性需求的條件下搞低碳經濟是不可能的,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首選措施是節能,要大幅提高能源效率。
8月29日,在“首屆超融低碳經濟高峰論壇”系列活動之一“低碳時代的傳統能源”主題沙龍上,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表示,從全世界的情況分析,節能在今后實現低碳經濟過程中總的貢獻率將達到60%-70%。然后才是依靠能源結構的調整,以及到沒有其它辦法的時候采用造價昂貴的碳封存技術。因此,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首先要抓節能,要在“十二五”規劃期間繼續實施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強制性控制指標。
據了解“低碳時代的傳統能源”主題沙龍是“首屆超融低碳經濟高峰論壇”的系列活動之一,“首屆超融低碳經濟高峰論壇”的系列活動將以9月17日在京召開的論壇為核心,圍繞論壇進行高端訪談、主題沙龍、網絡對話等一系列活動,并聯合特邀媒體共同進行“低碳榜樣”評選活動。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低碳學組秘書長崔大鵬也表示,我國走低碳發展道路的突破口或在于利用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建設低碳的智能化城市,把以往過于粗放化管理的建筑、電器等都進行精細化、智能化管理,一定會產生巨大的節能效益。
節能領域資深專家王樹茂此前告訴我們,大量的項目數據分析表明,通過提高能效項目減排,每減排1噸二氧化碳可獲得凈經濟效益約430元;而通過風電減排,每減排1噸二氧化碳需要支出240元的成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也顯示,能效項目萬元投資形成的節能能力為5噸標準煤/年左右,而風能和太陽能項目投資形成的節能能力不足1噸標準煤/年。從節能減排的投資效果看,能效項目投資有明顯的優勢。由此可見,根據我國的國情,當前我國的減排戰略應是提高能源效率與可再生能源并舉,近期以提高能效優先。
多元化開發相對低碳的傳統能源應成為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舉措
傳統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尤其是煤炭,因此,除了大力發展節能,以節能促進減排外,能源結構由高碳向低碳轉化也是當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一個重要舉措。
我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煤炭供應和消費在能源供求總量中的占比達到70%左右,且每年還在遞增。
周大地認為,降低煤炭在能源總量中的比例、減少煤炭消耗,目前我國亟待大力發展相對低碳的傳統能源,如天然氣、核電、水電,既是傳統能源又是低碳能源且能夠大量供給,要搞好搞快。而對于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成本比較高且大規模提供能源還比較困難的可再生能源,目前要做好科研工作和產業化前期工作,為其今后能夠大規模使用創造必要的條件。周大地表示,想完全用太陽能、風能來彌補因減少煤炭使用而產生的能源供應缺口,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比較困難。
有關研究表明,我國很難找到單一替代煤炭的能源品種,必須走多元化的發展道路。周大地說,首先要高速發展天然氣、水電和核電等相對低碳的能源;其次是增加石油供應,使其供應增速高于煤炭;第三是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方面要克服技術性問題,從技術進步和創新方面推動其發展。只有在幾種低碳能源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能源結構才可能調整為煤炭占30%、其它占70%的相對合理狀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