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能源產業戰略正在加速形成。日前,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已經完成,目前正在各相關部委征求意見,之后將上報國務院批準,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綱挈領的政策。《規劃》中,最值得的注意的是將電動汽車作為我國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攻方向。為什么會確定這條路線?這對早已在混合動力領域布局的日系汽車企業將形成什么樣的影響?自主品牌車企如何看待?《每日經濟新聞》展開了調查。
伴隨著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補貼細則的出臺、央企電動汽車產業聯盟的成立,政府層面支持新能源汽車“三部曲”的最重要一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也出臺在即。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在央企電動汽車聯盟成立大會上透露,《規劃》草案已經完成,目前在征求各方意見階段,即將報至國務院審批。
已曝光的 《規劃》草案內容顯示,中國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將以純電動汽車為主攻方向,混合動力汽車在一段時間內將是汽車行業節能減排的主要方式,中央財政將安排上千億元規模的資金扶持純電動汽車及自主電動汽車零部件的發展,純電動汽車產業的長遠目標直指世界第一。
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陳清泉院士此前表示,在相關技術基本與世界同步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扶持純電動汽車的“跨越式”發展模式比較符合中國國情。
扶持新能源汽車三箭齊發
去年施行的 《汽車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中,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標進行了提綱挈領的規劃和要求。而針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新能源汽車補貼細則、央企電動汽車聯盟的成立以及即將出臺的 《規劃》才真正意味著政府層面對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已經正式進入實操階段。
《規劃》草案主要內容顯示,未來對新能源汽車扶持的主攻方向將放在純電動汽車上,并將對燃料電池汽車持續關注;2020年以前混合動力汽車將扮演節能減排的重要角色,國家也會安排相應政策支持;對自主電動汽車零部件重點扶持;同時完善新能源汽車準入制度,規范市場競爭,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相關稅收或將減免。
《規劃》草案提出,在計劃期內,要形成3~5家新能源汽車整車骨干企業,形成2~3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骨干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
此外,《規劃》也對新能源汽車企業及產品的準入管理提出了要求,即新建車用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整車控制系統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合資企業需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和知識產權,中方持股比例不得低于51%。
新能源汽車需各方合作
日前在北京成立的央企電動汽車產業聯盟備受媒體關注,坊間普遍認為,應該擴大企業間聯合的規模,共同發力純電動汽車。
《規劃》草案也指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的研發、推廣、基礎設施建設、行業標準制定、電池等核心零部件發展、政策支持、準入管理等都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環節。
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看來,發展新能源汽車需要政策層面、行業主管部門、稅收部門以及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的通力合作才能開展下去,各相關企業間更是需要加強合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