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據李明奎介紹,為確保國能生物發電目前在建項目能順利按時完成并投產,需要集中國能電力集團的財力。“如果國家大的宏觀政策沒有很明顯的改善,特別是融資的環境,肯定會給我們項目的后期進度帶來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面對的是農民百姓,必須以現金支付的方式支付燃料款,因此,充足的現金流對于生物質電廠來說,尤為重要。
在國家政策補貼層面,雖然國家對生物電發電廠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的政策,但實際的 “退稅”環節卻相當復雜。據了解,一座3萬千瓦的裝機,一年需向地方政府納稅約1000多萬,其中退稅700-800萬。但是在退稅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延遲退稅等情況,這給電廠又帶來了資金壓力。
去年國家曾出臺了0.75元/千瓦時的生物質發電標桿上網電價,對于3萬千瓦機組的電廠而言,這一價格能夠實現贏利,“但是近兩年燃料成本的上漲,很大程度上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在電費回收方面,自2012年1月1日起執行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由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監察專員辦按月向電網企業征收,實行直接繳庫,收入全額上繳中央國庫,使得生物質發電企業的補貼電費部分難以及時結算,當年電費百分百回收面臨更大的風險。
管理挑戰
除了整體經濟環境和產業內競爭等外部因素,國能生物電力也正受到因急速擴張所帶來的管理方面的困擾。
由于生物質發電在我國是一個新興行業,是現代工業與傳統農業的結合,之前專業人員的儲備比較少,人才問題成了公司發展瓶頸之一。“由于企業發展過快,幾年之內由幾十人發展到幾千人,公司一時間難以招聘到足夠的高素質人才。”
生物質電廠大多建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跟農民或土地打交道的時間較多,這在很大程度上難以對高素質的高校畢業生產生吸引力。
李明奎介紹說,生物發電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一項技術含量高、管理難度大的行業。特別是在燃燒鍋爐能量利用效率、物料供應體系這兩個方面,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和核心技術。
具體說來,生物發電的物料供應包含收購、加工、儲存、運輸四大主要環節。其中收購和儲存是最關鍵的環節,也是最需要規劃和加強管理的過程。國能在燃料收購的環節,采取區域管理,通過經紀人交售與自我收購和代加工相結合的復合式收購模式,形成了一個穩定性好、扎根當地的渠道。
“對農民和經紀人實行現金結算的方式,保證他們的積極性,通過加強培訓提高他們的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并通過整體調控實現經紀人隊伍的平衡制約,”李明奎說。
2010年,國能生物發電董事長蔣大龍曾對媒體表示,公司將在“十二五”期間達到100臺生物質發電機組,累計裝機容量到300萬千瓦。“公司要建設100個項目實現300萬千瓦時的裝機容量,每年應該需增加1000名新員工,這將給公司的管理帶來很大的難度。”李明奎表示。
如今,已經是“十二五”的第二年,從目前的裝機情況看,與當初的目標相去甚遠。李明奎也向記者坦承:“根據目前公司發展狀況,實現這個目標,難度是相當大的。”
除了人員因素的制約之外,人力成本的上漲也是國能生物發電近兩年新增的一項負擔。據了解,兩年以來,國能生物發電公司人工成本普遍上漲,低端崗位的人工成本累計上漲30%以上。
盡管面臨著諸多問題,但生物質發電作為國家扶持的項目,未來的產業前景還是被各界看好。尤其是能源危機、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的背景下,生物質發電會逐步受到重視。“當然,我們企業練好內功的同時,還期待整個產業環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