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李明奎回憶,國能生物發電最初幾家電廠運行之時,原材料的平均價格約為180—200元/噸,燃料成本占電廠發電總成本的50%,而目前原材料的價格已經上漲到260—270元/噸,稍好的原料價格已經超過了300元/噸,燃料成本占了電廠發電總成本的68%—70%。
與價格上漲相對應的是,原材料質量卻在不斷下降。由于我國的小農經濟的特性,以農林廢棄物為主的原料收購,必須奔波于田間地頭,一家一戶進行收購。這催生出一大批以收購、販賣農林廢棄物為生,徘徊在電廠和農民之間的“經紀人”。
面對供不應求的局面,一些經紀人不僅抬高價格,更伺機降低燃料的質量,原料摻假的現象日趨嚴重。“價格上去,質量反而下降,”李明奎說,“當初一噸原材料的熱值均在2500大卡以上,目前為2000大卡左右,有的甚至低于2000大卡。”
據了解,由于燃料相對分散,一臺3萬千瓦的機組,會滋生出200多個經紀人,這些經紀人中,素質良莠不齊,導致燃料中摻水、石塊和塵土的現象非常普遍。這不僅降低了燃料的效率,還對鍋爐等設備造成了嚴重的損害。
在肖明松看來,雖然目前生物質電廠的燃料收購競爭激烈,但是實際上生物質電廠在我國遠沒有達到飽和,主要還是電廠的布點出了問題。
由于前期國家未將生物質發電納入國家層面的發展規劃中,各省獨自規劃,造成在一些農林廢棄物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出現了電廠布點過密的情況,特別是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等幾大省交界的地方。
直到2010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才印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管理的通知》,指出每個縣或100公里半徑范圍內不得重復布置生物質發電廠。對國能生物發電而言,因為項目建設早,面臨不合理布點狀況的項目相對較多。“一旦項目建成以后,這個東西搬是搬不走的,所以生產運營仍存在一定的困難。”李明奎略顯無奈地說。
面對來自燃料的競爭壓力,國能生物發電期望聯合其他電廠,通過加強區域協調,制定出統一的質量標準,以建立區域聯合會來遏制不正當的競爭。據了解,這項工作已經展開,并且獲得了初步成效。公司也在加強對公司內部原料經紀人的培養,以加大對原料的自身控制。
另一方面,國能生物電力也試圖通過國際化的道路,尋求突破。2011年6月,在中俄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國能生物發電集團公司與俄羅斯聯邦能源署、俄羅斯國際統一電力集團公司簽署了《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領域合作框架協議》。
在李明奎看來,國能生物電力的核心產業很突出,造成了盈利模式的單一化。“我們正在延伸國能生物發電的產業鏈,改善我們的盈利模式。”目前,國能生物發電已開展將草木灰制成鉀肥的項目,更與日本科研機構合作,以期利用草木灰建造可大量吸附水底微生物的納米磚,用于江湖的環境清理。
資金壓力
另一個困擾國能生物電力的則是資金問題。
受國家宏觀金融政策的影響,國能生物發電同許多企業一樣遇到了融資困難。相對于太陽能、風能受到各路資本熱捧的情形,生物質能目前的融資環境則相對較差。肖明松對記者說:“生物質電廠的原材料受到很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一些電廠甚至不能保證原料的充足供應,因此投資風險較大,投資者在考慮進入這個行業時持謹慎態度。”
事實上,從公司建立以來,國能生物發電就一直深受資金短缺的壓力。由于國家當時未實行標桿電價,公司在完成第一批項目后,已無力新建項目,甚至維持原有的項目也遇到了困難,幸而后來得到花旗銀行1.5億美元的投資,才解決了燃眉之急。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