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二:劣質產品導致信任危機
當然,除了前期的成本壓力外,由于目前LED準入門檻較低,導致一大批作坊式的山寨工廠應運而生。劣質產品充斥市場,因此,這一系列的無序競爭削弱了企業對這一市場的信任度。
“比如你去長安的一個電子市場,隨便在幾個小店里,你就可以買到需要的組裝配件,甚至還有組裝說明書。”一LED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花幾塊錢,就可以買到所有配件組裝成一套所謂的LED燈。
據業內人士粗略估計,東莞幾百人的LED工廠大概有近100家,而十幾人到幾十人不等的LED工廠有近1000家。由于LED行業目前還沒有行業標準,劣質產品滿天飛,用低價來沖擊正常企業的產品,同時由于產品性能低下而損害了LED行業的整體聲譽。
“之前有試用過LED產品,但是效果不理想。”一位不愿具名的本土零售業人士稱,之前嘗試過這類產品,但是并沒有想像的理想,這是他們目前暫時“擱淺”使用LED燈的原因之一。
另一外資零售人士也稱,盡管市場上有不少LED節能燈,但是經部分試用后,發現制造的工藝質量、投資回報率等還不太成熟,無法滿足該賣場的需求和要求,因此還一直在觀察中。
因素三:盈利模式相對畸形
相比起百貨、超市等零售企業外,據記者了解,東莞家電連鎖賣場目前沒有一家門店全部使用LED室內照明。
“家電賣場之所以沒有大范圍使用LED燈,是因為其盈利模式造成的,”一家電業人士指出,長期以來,家電賣場靠收取家電廠家的通道費用、租金等盈利,例如,家電賣場現有門店,基本上每年都會進行一次“升級改造”,而這一升級,就是各家電廠家對其在賣場所在位置的選位投標,價高者得,選位完畢后,每個家電廠家負責自己所在位置的裝修事宜。
基于上述原因,家電賣場門店年年都會升級,都會重新裝修,LED這類前期資金投入大,至少要兩年或三年才能收回成本并產生回報的節能系統,自然不會入家電賣場的“法眼”。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