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欠缺推廣乏力無害化達標壓力重重
重水輕泥的情況已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去年底,省環保廳、省住建廳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我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工作的意見》,里面提出“到2012年底,各地級以上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80%以上;到2015年,全省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100%。”
省環保廳透露,“十二五”期間,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先建設集中式污泥處置設施,粵東西北地區因地制宜推動污泥無害化處置。從2011年起,各地污泥處理處置工作情況,納入“十二五”污染減排考核及環保責任制考核內容。
一連串硬指標背后,可以預見各地將加快污泥處理設施上馬速度,但污泥處理費用如何落實卻懸而未決,這制約著污泥無害化的實際效果。環保部門的專家也坦言,“目前許多污泥綜合利用項目沒有達到正常生產規模,大多不符合無害化處置要求。”
根據《意見》要求,廣東要將污泥處理處置的費用納入污水處理成本。目前環保部門傾向于每噸污水處理費用提取0.1元用于污泥處理費。
以目前工藝來說,處理一噸污泥需要100到400元的費用,李海濱算了一筆賬,按照每處理1萬噸污水產生5噸濕污泥計算,也就是有1000元污泥處理費用處理5噸污泥,每噸污泥處理費用為200元,0.1元每噸的污泥處理費標準對于現行的處理工藝僅僅夠用。
但目前的困惑是,對于維持自身正常運營經費已十分緊張的污水處理廠來說,會否還舍得“割肉”拿出一筆錢來處理污泥。“這也是為什么污水廠傾向于選擇低成本的填埋或簡單堆放來處理污泥的原因”。
今年7月,省環保廳向全國人大代表水污染專題組匯報時“訴苦”,“目前從老百姓手中收取的污水處理費不足以維持污水處理廠運行成本,特別是東西兩翼粵北山區污水處理廠常常入不敷出,縣財政不愿掏錢,省財政又無能為力,資金不足給廣東省生活污水處理帶來很大困難”。此外,全省67個縣城都修建了污水處理廠,“十二五”期間還需投入大量財力進行管網配套建設。
政府部門想到了提水價作為應對辦法。目前我省污水處理費平均為0.68元/噸,但與全國平均水平0.8元/噸的平均價格仍有差距,江浙、山東等發達地區的污水處理費都超過1元/噸。環保部門也一直有提高污水費的想法,但考慮到群眾意見,一直在和物價部門謹慎商議。
“目前來講,越是科技含量高、越是環保的污泥處理方法,投入需要更大。污泥處理沒有政府政策的扶持,補貼,光靠企業贏利的自覺行為,恐怕難以為繼。”廣東省環境研究所一位研究員認為,以污泥焚燒制水泥、制磚為例,如果要減少臭氣污染,需要加裝廢氣處理裝置,焚燒的回熱用于發電也要投入設備。“這都需要增加資金投入,算起賬來,可能用傳統原料成本更低,再加上有環保風險,如果沒有政策傾斜,企業不會愿意投入。”
這位研究員建議,各地應建立污泥處理處置經費保障機制和落實污泥處理處置的扶持政策。除了將污泥處理處置費用納入污水處理成本外,對污泥處理處置項目和符合條件的污泥資源化綜合利用產品,按規定實行稅收優惠。
“目前,我國污泥處理的確存在巨大的市場商機,但是由于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很難形成商業模式。”清華大學環境系中國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認為,污泥處置的責任應當是附屬于地方政府污水處理責任的一種社會服務責任,政府必須對污泥處置資金做出穩定安排。他建議因地制宜,分階段提高污泥處理處置收費標準,建議設立專戶單獨核算,專款專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