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
事實上,10號線施工選擇防水材料時,“膨潤土防水毯”就曾引起風波。北京安達億公司原總工程師張小飛堅決抵制“膨潤土防水毯”,并向媒體曝光此事,最終無奈退出施工防水行當。
論證會上專家質疑“膨潤土防水毯”
當年作為工程師,張小飛多次向北京市政府、北京軌道公司提出“膨潤土防水毯”不適用,并推薦“preprufe”。
他稱,“preprufe”能有效解決“竄水”問題。這種材料表面的涂層能夠與地鐵站的水泥墻體發生物理反應,反過來牢牢粘在地鐵站的墻上,與地鐵站成為一體,像“皮膚”一樣防水。
2004年10月,北京軌道公司組織10余名防水專家,對“膨潤土防水毯”和“preprufe”進行論證。
當時,北京市防水協會防水專家曹乃明、中國建筑學會防水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天表示,地鐵防水中只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防水層才能達到防水效果,“膨潤土防水毯”并不能解決地鐵“竄水”問題。同時,多名專家認為“preprufe”能有效解決“竄水”問題。
最終,北京軌道公司決定采用“膨潤土防水毯”。
施工現場“膨潤土防水毯”受質疑
2004年12月14日,地鐵10號線五標段(知春路站)的監理方——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對現場堆放的“膨潤土防水毯”產生質疑。
北京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總站副站長徐桂珍,是當初負責10號線施工監督的監督師。
“我們去正在施工的知春路站檢查,在堆放有膨潤土防水毯的施工現場,發現有明水流和積水現象。”徐桂珍說,一旦防水毯外表破損進水,可能對以后的防水性能有影響,“于是我們提出整改意見,要求施工單位整改。”
徐桂珍表示,至于該不該使用“膨潤土防水毯”,適不適合用在地鐵里,“不是由我們監理方決定的,也不是施工方決定的,而由設計方說了算。”
10號線知春路站的設計方是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具體由第三設計所總工程師郭德友設計,當時選用的防水材料正是“膨潤土防水毯”。
9月3日,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總工程師郭德友證實,10號線知春路站結構的確是由他們設計。但針對漏水情況和對“膨潤土防水毯”質疑,郭德友稱,“這個問題我不能回答你,你可以通過別的渠道去問。”
根據此前的報道,對于為何棄用“preprufe”,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存在設計變更、招投標性能價格比等問題。其中綜合報價,“preprufe”每平方米比“膨潤土防水毯”多20元左右。
“20塊錢不是問題,把不適合的材料用到地鐵,將來才是問題。”這是張小飛當時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話。他稱,此后公司受到很大的壓力,“基本接不到活”,自己只能被迫辭職,離開施工防水這行。
- 隱患
在建地鐵仍大量用“膨潤土毯”
面對10號線地鐵站的大面積滲漏水,已不是業內人士的張小飛認為,長期漏水會導致地鐵墻體和內部鋼筋銹蝕,造成安全隱患。
“地鐵鋪好防水材料,不可能有更改的機會。”張小飛說,地鐵站的鋼筋水泥墻體厚度在一米以上,“只能用爆破方法,基本上等于是天方夜譚。”
堵漏每延米數百至千元
對于10號線地鐵站的滲漏維修,北京地鐵運營公司宣傳部負責人表示,地鐵10號線還處于試運營階段,有一些工程是否交到地鐵公司管理還需要核實,將督促相關方面妥善處理此事。
百度上搜索“地鐵堵漏”,能得到123萬個結果。
專門從事地鐵堵漏業務的江蘇新大高空工程公司經理稱,注漿法是比較主流的地鐵堵漏方法,“價格在每延米400元以上,如果漏的大,需要的漿多,可能每延米要一千元以上。”
多家專業地鐵堵漏公司負責人坦言,“堵漏不能根治,一個漏點堵上,過段時間,水可能從另一個漏點漏出來。”
希望徹查滲漏水原因
如果真是“膨潤土防水毯”的使用,導致10號線大面積滲漏水,一個更嚴峻的事實是,北京剛建成或是仍在建設的地鐵線路中,“膨潤土防水毯”仍被大規模采用。
“中國建設招標網”上,北京地鐵4號線使用“膨潤土防水毯”10萬平方米。
尚在建設中的地鐵10號線二期,06、07標段也曾專門針對“膨潤土防水毯”材料,于2008年發布過招標公告。在地鐵10號線二期中,使用“膨潤土防水毯”最多的07標段(角門西站以及角門西站至草橋站區間),使用面積達33萬平米。
一份日期為2011年2月15日的“膨潤土防水毯”簽約信息顯示,該防水材料還將用于北京軌道交通7號線、14號線及西郊線上。
如今,張小飛仍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徹查10號線地鐵站大面積滲漏水的原因,防止留下更多的難題和隱患。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