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企業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早報記者(以下簡稱記):當您分別身處人民大會堂和金鹿集團董事長辦公室時,感受有何不同?
張華安(以下簡稱張):當企業做大之后,一個企業的領導者,他的思想、追求都會產生質的變化,那種全局觀念、民族觀念、社會責任感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為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后,他不是在解決溫飽問題,也不是要自己享受,財產再多也只是一個數字,他要做的是回饋社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作為一個人大代表,他的政治涵養就要更高了,應該有更高的覺悟、更寬的信念、更大的責任感,去考慮整個國家、民族、廣大人民群眾的現在和未來。
關于多元化經營只做蚊香無法進“500強”
記:目前金鹿涉足蚊香、酒店和教育等多個領域,您怎么看待企業做大與多元化經營的關系?
張:企業做大不一定要多元化經營。如果你這個行業發展空間還很大,就不一定要跨行業;因為遇到資金緊張時,跨行業有可能把主業拖垮。我認為看家的行業一定要牢牢把住,那是根基,是發祥地。
記:您是泉州民企海外辦廠的第一人,您感覺如果只做蚊香業,金鹿能否成為世界500強?
張:不可能。因為蚊香的價值低、利潤低,估計就算是全世界所有的蚊香、電蚊香都是金鹿牌的,我們也無法成為世界500強。
記:海爾、TCL等國內大企業在多元化路上,往往是起步產品最受歡迎,后來跨入別的行業總是不太被認可,這是為什么?
張:第一,行業做慣了才專業,資金投入、技術人員配置相對完整,一旦跨行就未必那么專業;第二,一個品牌在一個行業中出名后,消費者對你產品形象的認知已經固定化,跨行后未必能將原來的品牌優勢帶進來。
記:能提供一些集團多元化經營的規劃經驗嗎?
張:一個企業家需目光敏銳、行動敏捷,只要有商機、有條件,該出手時就出手。
多元化是企業規避投資風險的一種手段,同時,處理得當可使品牌知名度在各個產業中相得益彰。但所有這一切的關鍵都在于人,在于靈活的機制,在于實在的工作。
沒有和企業家一樣渴望企業成功的人、愿意全力以赴的人、愿意獻身的人,再大的事業也可能會山崩地裂;沒有靈活的機制,再好的人才也不能充分地調動,發揮其積極性;沒有實實在在的工作,沒有腳踏實地去經營管理企業,是無法做好,也做不長久的。
關于蚊香行業有時“寧可要市場不要利潤”
記:有消息稱,中國原有3000家左右的蚊香廠,這兩年倒閉了2600家。目前蚊香業的競爭態勢如何?
張:蚊香是一般家庭生活用品,價值低,利潤低,不靠數量就無法生存,所以“做強做大”在這個行業中相當重要。因此,要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才能站穩腳跟,有時候“寧可要市場,不要利潤”。消息:這是個微利的行業,只有靠“量”,量小難以存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