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檔案]
這里是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從高到低宛若從東北來到海南,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縮影之地
對于普通人來說,西藏最大的誘惑莫過于自然風光和獨特的藏族風情。但對于生物學家和環境保護工作者來說,西藏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遠不止這些。而占據了大部分生物資源,擁有獨特地形和氣候條件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對生態環境、氣候變化又更加重要。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北起米林縣大渡卡村,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長504.9公里,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處達6009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第一大峽谷。整個峽谷地區冰川、絕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錯在一起,許多地區至今仍無人涉足,堪稱“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使全球熱帶氣候北移了500千米,是世界上同緯度最大的降水區,是全球抬升最快的地區。峽谷具有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季雨林等9個垂直自然帶,集合了多種生物資源。雅魯藏布江水汽通道作用造成了大峽谷地區齊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帶分布,由高向低,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季風雨林帶,宛如從極地到赤道或從我國東北來到海南島一樣。這里的季風雨林不同于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它是在熱帶海洋性季風條件下形成的有明顯季節變化的雨林生態系統。這里是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帶最齊全豐富的地方,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縮影之地。
雅魯藏布江是西藏最大河流,居中國河流的第五位,但其蘊藏的水力資源僅次于長江,居中國第二位,單位面積水能的蘊藏量居世界之冠。今年6月中國部分地區發生嚴重干旱時,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光謙透露,國家有關部門已經開始考慮西線調水思路,利用雅魯藏布江地區豐富的水資源。王光謙透露,他們提出了一套西線調水方案,計劃從西藏的雅魯藏布江調水,順著青藏鐵路到青海省格爾木,再到河西走廊,最終到達新疆,緩解這些區域的干旱狀況。
盡管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但雅魯藏布江地區同樣脆弱。有專家曾指出,青藏高原的生態系統是種非常脆弱的系統,因為地勢高,很容易受到侵蝕。如森林、草原,它生活在一種極限的生態環境,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
[人物訪談]
放下獵槍的藏族老獵人
雖然懷念上山打獵的樂趣,但為保護野生動物放棄也值
黝黑的皮膚,52歲的仁青次仁現在是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林芝分公司的員工,也是這個年紀的藏民中少數能講漢話、并且講得十分不錯的人。此前,他是大峽谷知名的藏醫,還是一位老獵人,有20多年上山打獵的經歷。“雖然現在一到打獵季,心里也有些癢癢,很懷念當年上山打獵的樂趣,但畢竟禁獵是保護大峽谷眾多的野生動物。”仁青次仁望著遠處獐子曾時常出沒的山巒這樣告訴記者。1995年,藏民的獵槍被“沒收”,此后,大峽谷逐漸開始禁獵,直到2005年前后全面正式禁獵。
仁青次仁出生藏醫世家,父母虔誠信佛,反對他當獵人殺生,兒子辛苦捕來的獵物是絕對不準進家門的。然而,出于對打獵的熱愛,13歲起,仁青次仁就“悄悄”跟著村里的獵人進山打獵。“從3月開始到7月,是打獐子的季節,那時一出去就會在山里呆上20多天,每天要走60公里,為了不讓獵物落入其他村的獵人之手,我們還要搶地盤。”仁青次仁告訴記者,運氣好的話,一天能打到兩三頭獐,當然,還有其他獵物。
“如果要打狗熊,那就要10月-11月進山,因為那時草不長了,而狗熊在尋找冬眠的洞穴,到處跑,容易被發現。”說起過去的打獵經驗,老人滔滔不絕,“野兔一般也是冬天打。”
對于獵物的分配,藏族獵人有嚴格的分配制度。比如,誰打中狗熊的頭,那么熊頭和熊掌就歸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