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孵化器有政府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專業孵化服務、政府引導基金、房租補助、稅收減免、財政扶持等一系列優越條件,許多好企業、好項目自然會被吸引到這里。”俞中華說,“對風險投資而言,不用東奔西走、大海撈針,在這里就可輕而易舉得到好項目。而對企業和項目來說,隨著大批風投來這里挑選項目,它們也可游刃有余地挑選更好的風投公司。”
在他看來,這一平臺上的入駐企業、項目就如同日常商品,而風險投資、戰略投資人則是消費者。孵化器就是一個長期的項目交易會,如同商品交易會一樣的專業市場,創業者和投資者可自由出入,買賣雙方在這個市場上各取所需。與此同時,作為孵化器母體的“創星園”,本身既可充當項目消費者,同時也有自己投資的項目商品。
“通過孵化項目、企業與資本結合而創造價值,是經濟鏈變化從低值端向高值端發展的新模式。這種商業模式通過實現創業者的潛在價值,培育創業企業的市場價值,從而實現平臺自身的增值。這也是政府所希望看到的‘孵化器與企業捆綁式發展’。”俞中華說。
而這種孵化器與風險投資相融合模式的一大優勢在于,可有效降低風險投資方的投資風險,加速培育在孵企業。
“這是由于孵化器在為新能源創業企業提供全面孵化服務的同時,還在資金方面提供幫助,促成創業企業與銀行、風險投資機構的合作。另一方面,從風險投資角度出發,投資于孵化器內的在孵新能源企業,最大的好處在于孵化器的管理者可以對其了如指掌,可以很清楚它是否按照原來的商業計劃書去運作,研發和經營是否偏離了原來的軌道。這樣,風險投資的‘風險’自然降低了。”俞中華說。
事實上,風險投資就是孵化器最重要的孵化工具。當“張江創星園”建立起以政府資金為引導、民間資本為主體的風險資本籌集和循環機制后,孵化器就成為一個有效且安全的投資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孵化器本身還能在吸引風險投資方面產生杠桿效應。據俞中華透露,如果新能源孵化器發現一家質地優異的新能源企業,可以先投入一筆初始資金,然后按照1:3、1:4甚至1:5的比例放大,從政府乃至社會募集更多的資金,最終可能演變為一種股權投資基金。
“例如,去年張江創星園曾在某個項目上投了16萬元,按照1:5的比例,浦東新區政府就出了80萬元,這給項目發展帶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俞中華說。
而在當下上海的各類風險投資中,最受業界期待的莫過于正在籌劃的新能源發展基金。記者了解到,這一即將破殼而出的基金將專門用于扶持、支持新能源創新創業,并將進一步促進新能源產業在上海的振興發展。
此前的《行動方案》明確指出,上海要設立支持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資金,主要用于研制補貼、技術改造項目貼息、示范工程以及引進重點項目支持;對納入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以及重大技術改造和新能源研發支持范圍的項目,由市、區政府給予資金配套支持;對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的研發費用,按150%稅前加計扣除;對新引進的重點項目,其固定資產投資貸款由市、區政府給予相應的貸款貼息支持;對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太陽能發電新產品示范應用等項目,給予補貼支持。 陳其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