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排從哪里入手
按照專家的測算,如果2010年~2020年,我國GDP的年均增長率為8%,那么2020年,全國的能源需求量就將達50億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100億噸左右。另一方面,我國已在2009年向世界承諾,到2020年實現單位GDP的二氧化碳強度下降40%~45%,相應能源強度下降40%。這就意味著,在保持經濟持續增速的同時,還將背負起二氧化碳和化石能源需求減量的重擔。
在何建坤看來,大幅降低單位GDP的能耗和碳排放將是中國一個中長期的任務,可減排從哪里入手?
何建坤說,目前,發達國家二氧化碳排放的2/3在建筑交通等消費領域,所以他們的減排對策主要是降低消費排放。而我國,70%排放在工農業生產領域,出口產品隱含的碳排放占全國總排放的1/4以上,因此轉變發展方式,調控和引導發展排放、控制和減少轉移排放則是我國現階段的關鍵對策。簡單地說,就是實現經濟的低碳發展,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
何建坤也勾畫了一幅低碳經濟的路線圖,首先是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實現傳統產業的低碳化;其次是發展低能耗的新興產業;再有,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科學家測算,能源結構的優化對實現2020年GDP碳強度下降40%~50%目標貢獻率可達20%左右。
雖然,在我國,碳排放的主體是工農業生產領域,但在專家們看來,公眾有效參與和社會消費模式的轉變是向低碳經濟轉型的社會基礎,是對低碳產業發展的需求導向。公眾可以通過選擇低碳消費,迫使企業進行低碳生產。
本報北京12月19日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