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十幾年前,香港國際學校的學生陳冠希和潘世亨就站在這些街道上。他們簡直是活生生的、海歸版的陳浩南和山雞。他們靠著欄桿抽煙,看漫畫,打籃球,交換球鞋,聽Hip-Hop音樂,有時候也自己唱。
潘世亨移動鼠標。蘋果電腦里開始播放當年的歌曲,穿著寬衣裳肥褲子的黑人小孩開始無所事事地游蕩。“這是Russell Simmons的歌,一首叫《Dear Mama》,一首叫《Keep Your Head Up》,講的都是不回家的小孩的故事。當年我們除了邁克爾。喬丹,最喜歡的就是他。不過后來他被人槍殺了。”
2009年冬天,陳冠希29歲,潘世亨28歲。假使真要在這么年輕的時候就回憶往事,那么畫面簡直就跟歌里唱的一模一樣。至少,在陳冠希的記憶里,這不是一段陽光燦爛的日子,倒更像《阿飛正傳》或者《美國往事》。
“我9歲從加拿大回香港。15歲認識Kelvin.他比我小一個年級。在國際學校,我有很多朋友,中國人和外國人都有。我已經是老大了。Kelvin跟著我,幫忙做了很多事情。他很想成為我們的一員。我們抽煙、喝酒。凌晨三四點回到家,發現爸爸還是沒回家,家里還是沒有人。”
“家里都不太管我們,放學了也沒地方去,慢慢就混熟了。”潘世亨說。
潘世亨和陳冠希一樣,也是單親家庭的孩子。他的父親是一家美資建筑公司的職業經理人,長年出差在外。當年,他住渣甸山,陳冠希住中環,他去過陳冠希家,被他家漫畫書之多給驚著了。不過他最羨慕的,是陳冠希能夠在13歲的時候就擁有一部摩托羅拉蜂窩手提電話。
古惑仔的故事仍然在上演。這個季節,一過晚上十二點,在香港蘭桂坊和灣仔酒吧街,你能夠見著很多這樣年紀的男孩子,他們一樣穿著限量版的牛仔褲和球鞋,T恤和衛衣外套都是最時髦的款式……不過,陳冠希和潘世亨已經跟他們不一樣了。采訪的前一天下午,我們在銅鑼灣的CLOT辦公室見到陳冠希。他穿著自己新設計的一件帶帽運動外套,指給我們看,那兩只布里克小熊玩偶是他親自設計的。聽說他的背包里長年放著一個筆記本,他一有空就會在上面寫寫畫畫,設計新的圖樣。他身上穿的褐色花紋的衛衣,就是2009秋冬新的服裝系列,叫做“從黃昏到黎明”。他在運動外套的拉鏈上綴上一顆又一顆施華洛世奇水鉆,方便全天穿著。“我們崇拜24小時工作的人。”他說。
“我已經不喜歡玩了。”潘世亨說,“這5年來,我每天都在想工作的事情。一天不工作,我就覺得不爽。”
如果說陳冠希和潘世亨的搭檔算是個搖滾樂隊的話,他們一個像是主音歌手,一個像是制作人。陳冠希負責所有產品的想法和設計。他是個有藝術家脾氣和遠見的人,經常有很多天馬行空的瘋狂創意。和陳冠希相比,潘世亨更加理性、冷靜、關注細節和執行力。“他就是公司的吉祥物,他帥,穿什么都好看。我胖,老是在后面打電話,做無聊的事情。一般客戶都是我們兩個一起去見,然后他就閃了,我在后面跟進。”
有一段時間,陳冠希和潘世亨因為公司業務來往密切,他們甚至租住在同一所公寓里。關于這段生涯,潘世亨語焉不詳,倒是陳冠希愿意略微談談。
“我們是兄弟,但是每天下班回家也要為工作爭執。后來我們都搬出去住,情況就好多了。我從娛樂圈學到了這個道理——我愛你,但是你還是不能拍這部電影。生意就是生意,哥們就是哥們。沒有永遠的商業伙伴,但是義氣是永遠的。”
一個是夢想家,一個是經理人。2009年春夏,CLOT推出了陳冠希設計的“The Color of Emotion”系列服裝,以藍、黃、黑、綠、紅五款顏色主打,每種顏色代表當天的心情,供搭配穿著。這個創意在推出市場之前遭到了潘世亨的反對。
“他覺得這太復雜了,市場接受不了。但是我很堅持。我是老板。和陳冠希合作,一定要懂得我的風格。在設計上,他要尊重我,在市場上,我尊重他。比如,我們臺灣的店面我覺得要400平米,他覺得200平米就夠了,我聽他的。”
陳冠希是個工作狂。他在自己所到之處營造出了類似家庭和工作室的氛圍。有時候,他去朋友家打游戲,也會隨時打電話把工作人員約過來,一邊玩一邊開會討論商業計劃。他是一個自信的明星人物,在追光燈下過慣了,他的光環曾經讓潘世亨很不適應。
“別人覺得我像他的影子。我很不開心。朋友之間也有競爭。”他說,“不過一覺醒來,我還是愛我的工作。”
陳冠希不只是一個工作狂,他還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這么拼命地工作。2009年11月20日,CMD旗下的歌手DJ Tommy推出了一份USB唱片,里面收錄了一首陳冠希的歌曲,名叫《問世上有幾多愛》。陳冠希原計劃把這首歌收錄在2008年1月推出的個人專輯中,專輯的名字就叫做《錢》。這項唱片出版計劃雖然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被擱置了,不過這些歌詞簡直是了解陳冠希的某種精神密碼——“爸爸對不起,我以前經常偷你的錢,到處去Party”、“我會努力賺錢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