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寧經編產業園為例,節能環保要求成為園區的一個準入門檻。園區要求所有入園企業,工業污水全部要回網統一處理、排放。目前已把95%的企業生活污水也同樣回網,保證了河道清澈。同時,3年前園區辦了一個熱電聯廠,取消了小鍋爐,使空氣污染和能耗雙雙降低。
楊東輝在今年5月份召開的2009年紡織行業節能減排工作會議上指出,節能減排人人有責,企業須全力推動,全員參與,查漏洞,找原因,提合理化建議。只有這樣,才能使節能減排工作開展得更為扎實。換句話說,企業要向粗放管理和“不明不白”告別。
當前,國家為了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既包括一些限制性措施,也包括不少配套政策和鼓勵政策。比如,2008年底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組織申報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2009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備選項目的通知》,規定申報項目主要圍繞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試點、污染防治五個方面,凡符合條件的企業均可申報,國家將給予資金補助。今年,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又聯合下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請組織申報2009年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項目的通知》,對2009年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項目申報作了具體要求。
然而,從2009年節能技術改造獎勵項目審查情況看,申報項目的共有99家紡織企業,經過幾次嚴格審查后,最終只有3家企業通過了審查。究其原因,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產業部副處長程皓表示,除了部分企業不具備資質未通過審查外,很多企業對項目相關表格的填寫不夠規范,或者沒有專人負責,溝通不暢,導致申報失敗。程皓同時指出:“通過對企業申報項目的診斷,我們發現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節能劑量管理體系不健全,企業沒有能源管理制度和程序等文件,無法開出項目改造前后用能設備和能源劑量設備清單,不符合要求而申報失敗。”
孫淮濱表示,企業要想從國家的節能減排政策里找到“黃金”,必須要真正了解國家的政策導向和要求,與此同時要規范管理,認真做好相關工作,切實把握機遇,在行業調整和振興的主旋律中做好節能減排工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