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16家央企電動汽車產業聯盟成立,這被外界視為國家隊大步挺進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信號。外界普遍疑惑,電動汽車和充電服務網絡建設誰將先行,央企聯盟如何看待并解決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充電設施服務領域。
昨日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秘書處充電與服務部主任史雙龍闡述了他所負責部門的工作及其個人對充電市場前景的看法。
充電與服務專業委員會涵蓋了中國電力、成品油供應的龍頭企業,包括國家電網公司、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和中國保利集團公司。這些龍頭企業在充電服務網絡的投入將影響電動汽車產業的未來。史雙龍稱,委員會將促進聯盟成員電動車技術標準的規范統一,核心共性技術的研發,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調發展;從技術研發、標準設定、知識產權共享、政策研究、產業協調、合作交流等方面組織開展工作。在統一標準上,委員會將先統一聯盟的標準,再向上級主管部門建議采納作為國家標準。
“外界有些擔心,如出現上千萬輛電動汽車,中國的電網如何支撐?”史雙龍稱,“我們正從建設和引導兩方面著手,未來可完全滿足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第一,我們已經做過調研,在建設電力電網規劃時,已經充分考慮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第二,我們將通過智能電網,實現有序用電,這樣更能充分利用電網的能力。”
在解決各種電動汽車的充電問題上,史雙龍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個人認為按照車輛用途不同,采取不同的充電網絡建設模式。第一類,社會公共服務用車適合建充電站。這些車輛通常在固定區域運用、故可在停車場建充電站;對于日均行駛里程長、續航里程無法滿足要求的公交車,可采取更換電池的模式解決。第二類,以私人用途為主的電動乘用車,更適合以充電樁模式為主、充電站模式為輔。因為這類車輛日均行駛里程在70公里以內,日均行駛時間2小時至3小時,每天約90%的時間均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