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廣東最早的VCD廠家之一,也是其中最早轉型的企業之一。上個世紀90年代,VCD廠家在廣東省內發展得風起云涌,但是,很快,市場的巨變讓很多VCD廠家折戟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中。不過,納偉仕則迅速轉型,不僅避開了死亡的悲劇,而且獲得了新生。
2009年3月13日,在全球金融危機時,納偉仕成為當年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登陸美國紐交所;同樣在2009年,納偉仕作為最晚進入手機生產市場的企業,在繁雜而殘酷的競爭中,成為中國電信的八家3G雙模手機供應商之一。
這些未雨綢繆、后來居上的決策,都出自納偉仕的創始人厲天福。20年前從浙江農村到華南理工大學讀書的厲天福并沒有想到,他會從此在廣東安家立業。
納偉仕智能媒體技術集團(NIV.NYSE)成立于1993年,這是厲天福從飛利浦公司辭職后創辦的,厲天福有一個愿望,希望把自己所學的電子方面的知識以及他對產業發展趨勢的理念運用到企業實踐中。
1995年,納偉仕研發生產出第一臺VCD,成為當時全國最早的幾個VCD生產商之一,甚至比愛多、步步高等全國知名的企業還早一步。“但我們在VCD生產和銷售方面并不如他們,因為我們成立時間短,當時也缺乏資金將VCD產業做大。”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納偉仕集團董事局主席厲天福回憶說。
納偉仕的“星迪”牌VCD最終沒來得及在全國打響,很快,VCD市場出現了品牌繁雜、惡性競爭、利潤降低等狀況,厲天福意識到企業要尋找新的利潤點了。從1998年開始,納偉仕嘗試生產功放和影響,并逐漸加大了產量。
也是在這個轉型期間,創業團隊發生了變化,厲天福和一起創業的他的兩個大學同學決定分開,各立門戶單獨發展,他們一個去了東莞,一個去了深圳,只有厲天福還留守惠州。此次分家也讓納偉仕捉襟見肘,企業賬面上不但沒有資金,還有500多萬元負債。
厲天福決定咬牙支撐下去,他深信,沒有經歷過生死存亡關頭的企業,不會走得很遠;也是在困境中,厲天福做出了大膽決策。“我記得是在2001年3月份,在高層會議上我們正式決定,徹底退出VCD生產,產品戰略轉移,全面介入多媒體音響。”
第二年因為有世界杯足球賽,納偉仕設計的足球運動員左腳造型的“黃金左腳”音箱熱賣,由此他們躋身于行業內全國十強。
真正讓納偉仕站穩腳跟的,是2003年11月份,一個來自西班牙的500多萬美元的大單。這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生意,對方要做的是新年禮品,數額巨大并要在新年前發貨,整個珠江三角洲的電子企業都不敢接。11月13日下午3點多,厲天福在香港與西班牙公司的老板見面,拿著樣品立刻趕回惠州。這是一款音箱成品,要在一周時間里開發出來,開好模具、采購材料并安排生產。
“當晚10點多,所有的技術人員都到了公司,我們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小時,到了第二天下午3點多,完成所有設計,將圖紙發給客戶。這時,對方的第一張200多萬美元的訂單到了。”厲天福回憶著這個緊張的過程。
厲天福深知自己的企業規模并不大,這個單子接下來多少有些冒險,可是對企業的未來來說,也應該為此一搏。納偉仕所有的員工都加班加點,連財務人員、后勤人員都變成了流水線上的工人,廠房不夠用,外面的空地全部利用上。由于一套音響需要6個木箱,除了自己的木箱廠加班加點之外,珠三角地區共有11個工廠緊急加班為納偉仕生產木箱。
每每回顧這驚心動魄的40多天,厲天福感嘆著——“天時,地利,人和”,“要知道,廠房不夠用,產品都堆在露天的地方,那40多天里,惠州居然沒有下過一滴雨!”
40多天后,300多個貨柜的家庭影院音響發往西班牙,納偉仕的資金面轉危為安。這一次,厲天福用利潤部分購買了一塊300畝土地,就是今天的惠州納偉仕工業園。
當VCD徹底退出市場的時候,納偉仕已經轉為消費類電子產品的生產商,生產的產品種類多得令人矚目:電子音響組合、3G移動通訊終端、電視機、機頂盒(DVB)、DVD播放器、遙控、耳機、MP3、MP4、車載藍牙電話、超薄液晶電視和電腦電視一體機等等。
目前納偉仕能夠提供約250項的傳統視聽產品、30項的智能影音產品以及三種制式共計10余款3G雙模手機、3G上網本、3G上網卡等。這里面,有OEM模式的代工生產,也有納偉仕自己的品牌“NIVS”音響、愛尚音響,美國頂級發燒品牌AR音響等。
2007年的《福布斯》財富雜志公布的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企業100強中,納偉仕排行第43.
由于勞動力及生產成本的影響,厲天福感覺到納偉仕急需在內地建設第二生產基地并大力拓展國內市場。2008年,他曾經和幾個地方政府洽談過,但因為金融危機的迅速波及而放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