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寧滿族自治縣西官營鄉張太河溝村村民梁寶印有個外號——“牛司令”。人們之所以這樣稱呼他,不是因為他本人“牛”,而是因為他靠養殖肥架子牛發家致富。“養牛是條脫貧致富的好路子,每年都能給家里帶來四五十萬元的純收入。”日前,他注冊的“興旺”養殖合作社正式掛牌運營,據保守估計,至少能幫助周邊10多戶農民擺脫貧困,養牛規模達200多頭。
梁寶印今年42歲,21歲時與牛結下了不解之緣,但起初只是和朋友一道做販牛生意。1999年,他開始嘗試培育肉牛,10頭牛經過精心飼喂,3個多月出欄后一算賬,除去本錢凈掙幾千元,從此他走上了養牛致富之路。2005年,他搶抓機遇擴大育牛規模,投資40萬元建起了占地5畝、牛舍面積600多平方米的肉牛育肥養殖廠。同時投資5萬多元建起了簡易飼料加工廠和能容納2000多方飼草的青儲窖,當年養殖規模就達到了60多頭。
為保證質量,梁寶印每天親自配料,還雇傭了幾名工人專門負責整個養殖廠肉牛的飼喂、飲水及糞便清掃,定期請防疫部門進行防疫,同時以相對適中的價格與三河福成公司達成肉牛收購協議,較好地穩定了肉牛銷售渠道。而為了儲備料草,他把牛糞全部無償轉讓給當地農戶使用,然后通過秸稈回收,走出了一條“秸稈氨化后過腹還田再生秸稈”的良性循環發展之路,保證了料草的供應。
“我們場目前有‘西門塔爾’和‘夏洛萊’等肉牛,育肥后市場行情好時每頭可掙1000元,最差時也能賺上400-500元左右。”梁寶印介紹說,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他的養殖場資產已達到了100多萬元,流動資金20萬元,常年保持存欄肉牛100多頭、年出欄育肥架子牛800多頭。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