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不久前從國家能源局了解到,我國將確保202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的目標。
哥本哈根會議召開前夕,我國宣布了一項重要決定: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
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對今后一個時期中國能源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國是煤炭大國,生產消費量占世界的40%以上,近些年來每年增長均接近2億噸。在電源結構中,火電占總裝機的75%,火電發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估計占全國排放量的30%以上。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的歷史階段,能源需求還有比較大的增長空間。在能源需求總量增長較快的時期,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
該負責人表示,實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的目標,必須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根據初步分析判斷,要實現上述目標,到2020年中國水電裝機要達到3億千瓦以上,核電投運裝機達到6000~7000萬千瓦以上,風電、太陽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達到1.5億噸標準煤以上。
國家能源局提出,今年我國計劃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左右。為此,我國將一方面控制煤炭消費過快增長,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對于電力工業結構調整,該負責人表示,要在科學預測經濟發展對電力需求的基礎上,合理確定電力建設規模,留足可再生能源和核電發展的空間,合理把握火電核準規模和建設節奏。
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作用最大的是核電。近年來,中國核電發展進入“快車道”,新開工建設核電站8個,核準規模3140萬千瓦,在建核電規模2067萬千瓦,是世界在建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
“每投產2000萬千瓦核電,相當于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1個百分點。”該負責人說,我國將研究調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沿海核電發展,積極推進內陸核電項目。
應對氣候變化,水電是最值得大力開發利用的清潔能源。但與美歐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水電開發程度只有40%左右,仍有相當大的潛力。
該負責人表示,國家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為培育戰略性新興能源產業創造良好條件。我國要抓住機遇,把推動能源科技變革放在戰略位置,引領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