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技術落后,企業一般都比較坦率,有的還能具體說出落后多少年數。但論起管理的落后,人們就比較愛給自己留面子了,喜歡用“跟不上”這樣一個詞,其實,我國大多數企業的管理水平依然相當落后,管理的落后對企業的自下而上及可持續發展的危害性遠遠甚于技術的落后。
管理的落后能使先進的技術設備變為擺設。改革開放初期,不少企業為了縮小與國外的技術差距,從國(境)外引進了一些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裝備。然而,人們發現同樣的設備換了個場地就出現“水土不服”現象,不是產量達不到期望值,就是性能滿足不了要求;有些企業甚至對花了很多資金買回來的洋設備棄而不用,重新青睞國產設備,對諸如此類的現象,不少人只說技術跟不上,而很少有勇氣承認這就是落后的管理造成的。
管理的落后會使先進的技術管理手段無用武之地。針對產品質量差的總是不少企業就事論事地去學習、推廣全面質量管理(TQC)及ISO9000系列質量管理體系等技術、質量管理手段。但是,有些企業非但質量未見提高,甚至不久連生存都出現了問題,有的甚至邊同品牌一起退出了歷史舞臺。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管理的落后。任何先進的技術或質量管理手段都不可能脫離實際運行環境而獨立發揮作用。它必須和諧地融入到整個管理體系中去,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管理的落后會造成優秀的技術人才的流失。管理落后的企業有一個共性問題,這就是不重視對人的管理,一廂情愿地認為人的管理很簡單:你出力我出錢。然而,從事腦力勞動的優秀技術人員卻不這樣看,他們認為管理不到位,或在一個缺乏和諧、協調以及沒有歸屬感的管理氛圍中,自己是無法有效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落后的管理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技術人員出工不出力,或有力不能發揮作用,從而導致技術人員不斷跳槽。
管理的落后會造成企業的生命周期縮短。日前曾有媒體報道,企業平均壽命短則二三年,長則七八年,這應驗了一句話:“各領風騷三五年”。很少有人不想把企業做長,更沒有人愿意毀滅自己經營的企業。有些企業家絞盡腦汁、嘔心瀝血地操持企業,但直到大勢已去時也沒有認識到自己其實是輸在管理上,卻一味以機緣不好、競爭激烈、資金缺乏、市場變化過快等理由來安慰自己。事實上他們的對手也同時并且同樣地面臨著這些客觀問題,別人所以能夠成功,首先是管理的成功。
技術的落后比較明顯、直觀,容易辨別,而管理的落后就不太容易承認,更不容易下決心改變,因為這不僅牽涉到改革與創新的問題,牽涉到痛苦的自我否定問題,也牽涉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問題。然而,管理落后的狀況不改變,企業是沒有出路的。技術的落后,花些錢就能改變,至少能使差距縮小。但管理落后是一個綜合的、復雜的問題,它及涉及老板的理念、用人方法、管理決策,也與企業的管理組織、體制、流程、培訓、考核體系有關;我們說,管理落后絕不是花錢就能夠改變的,因此管理的落后比技術落后更可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