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澳大利亞,人口2118萬,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1.5%左右,但同時,由于過分依賴煤炭資源,澳大利亞是一個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根據氣候變化和水資源部的最新報告,從1998年9月到2009年3月,澳大利亞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年均增加1.6%。如果不施行溫室氣體排放交易計劃,到2020 年,澳大利亞的碳污染程度將比2000年加重20%。
澳大利亞工黨政府執政以來,致力于氣候變化問題。上周,環境部推出一項新的政策,計劃在2010年7月1日起在全澳實施溫室氣體排放交易。如此一來,占全澳溫室氣體排放總量75%以上的澳大利亞大公司必須購買二氧化碳排放配額,涉及企業約1000家。
但在8月13日,陸克文政府提出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議案在參議院進行表決時,卻遭到全體在野黨參議員的反對。8月22日,澳大利亞反對黨又否決了該議案。由于反對黨在參議院占多數,因此像碳減排計劃這樣的法案總是無法通過。反對黨認為,該計劃將導致一些煤礦和發電廠關閉,數千人失業,同時令生活成本高漲。保守派認為,澳大利亞企業,尤其是占主導地位的能源企業,可能因為這項減排計劃而喪失競爭優勢。
另外,澳大利亞社會各界對這項計劃存在太多的分歧。工業界,特別是煤炭行業認為,碳減排計劃會使他們在經濟上處于危險境地。然而環保組織則說,這項計劃的力度還不夠。而澳大利亞經濟分析人士認為,碳排放計劃與資源行業利益攸關,國家政策不明確將影響資源業的發展。屢屢受挫的議案已經對部分投資產生了影響,比如在基礎電力方面的投資、為削減溫室氣體排放而進行的科研投資等。
政府決定再做一次嘗試以便能夠通過此案。按照規定,3個月后,也就是11月份,將再次提交參議院審議。這就需要與持反對意見的人談判,甚至做出某種讓步。
這項計劃將給澳大利亞的碳排放設定一個上限,為污染大戶增設許可證制度,以及創建一個能夠買賣碳排放指標的市場。如果該計劃仍不能獲參議院通過,政府很可能會選擇提前解散議會舉行大選。這就是所謂的雙解決方案,一來在形勢對自己尚有利的時候大選,二來推動環保主張。去年,因為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澳大利亞經濟受到一定沖擊,執政黨的支持率有所下滑,當時盛傳有可能在今年年底提前大選。不料,反對黨因為“汽車郵件門”事件,弄得灰頭土臉,提前大選似乎沒有必要。執政黨認為,目前形勢對其有利,如果提前大選,有很大勝算。所以,借碳排放計劃受阻,解散議會推動兩個問題一并解決,又成為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