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6日),第六屆世界華人論壇“創新中國與低碳發展”專題論壇在廣州舉行。來自美國、加拿大、新西蘭、日本等海內外的華人華僑就中國未來的低碳經濟發展各抒己見,并就清潔能源、節能減排及低碳食品等不同主題進行討論。
鮑亦和:廣東可充分利用海風電特殊優勢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國務院僑務辦海外專家委員會委員鮑亦和先生是浮海風力發電場的創始人,被稱為“水刀之父”。他在演講中以《中美綠色合作伙伴》項目中的450兆瓦曹妃甸淺海風電場為例,充分展示海風電的清潔能源優勢,并指出海風電的成本可以降到煤電成本的一半,達到每千瓦6600元的低成本,而目前上海最低的電力成本也高達每千瓦23000元。在國內大力提倡使用清潔能源的新形勢下,廣東作為全國的經濟大省,可以大力發展海風電,尤其是在海濱沿岸地區,充分利用海風電的特殊優勢,發展低碳經濟。
孫大文:建立低碳食品體系
祖籍廣東潮安的孫大文先生是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作為國際著名的生物系統工程和食品科學與工程方面的學術權威,孫先生從食品生產、加工、包裝到食品廢物管理等食品體系鏈全方位的講述了碳排放的過程。他指出肉類、奶制品等均為高碳食品,并號召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盡量使用有機食品,通過飲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倡議通過國家立法的形式,建立食品包裝法規,通過經濟干預的手段征收碳排放稅,并設置科技專項,建立若干低碳食品體系示范項目,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唐永春、高煒: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節能減排
美國加州能源與環境研究院院長唐永春先生以及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資深研究院、教授高煒先生在他們的演講中均提到,可以通過節能減排的方式來發展低碳經濟,應對日益惡化的全球氣候。針對中國富煤、少氣、缺油的特殊國情,提倡使用清潔煤,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如甲烷來達到二氧化碳的低排放標準,同時,在中國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形勢下,要實現規?;瘻p排,還需將二氧化碳資源化,創造性的實現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對各項可再生資源能源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走出一條全面發展,綜合利用的道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