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華貿易投資政策上,某種程度上歐洲比美國更有競爭力。歐洲市場對中國的重要程度就和南美市場一樣。然而由于歐洲的私人儲蓄填補了公共債務,歐洲對外資的總體需求不如美國那么強烈,因此歐洲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也不如美國那么嚴重。歐洲可以利用這一點,通過歐洲市場逼迫中國讓步,盡管這或許不會帶給歐洲消費者最大化的利益。然而直到目前為止,歐洲還沒使用它所擁有的武器從中國那兒得到它想要的。歐洲應該計劃給予中國更多的激勵來打開中國市場,并讓(中國方面)在歐洲的投資更多元化。同時全球中國政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應該考慮(歐洲)是否已經與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分利(那些國家正不斷提高與中國在高新技術出口上的競爭)。
最近中國在購買歐洲高技術公司上加大了投入,尤其是那些爭議比較小的小型企業。那種謹慎但重商主義的做法一定會帶來刺激歐洲發展的投資。我們應該鼓勵中國投資歐洲債券市場(最好是歐盟級別的公債體系)及負責結構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大公司。中國在外國資本市場制度規范下更好的參與對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盡管歐洲在這些問題上還存在很多漏洞,但怎么也比不上中國在海外資產負債表上的不透明。
歐盟在貿易投資政策問題上有許多可選方案。例如可以為歐洲內的建筑投資創辦一個授權的歐洲債券工具;鼓勵有中國方面共同參與的大型項目;給予中國一定刺激,并要求他們向歐洲企業開放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放公共采購。但無論歐盟制定出什么樣的提案,它都應該做好采取行動的準備以應對中國的不予理睬。由于貿易保護主義不太可能施行,而且還不受歡迎,歐洲應該考慮充分利用反傾銷手段制裁非法進口(被大多數人低估了),并對中國在減排上的不合作征收碳排放稅,這一稅種將同時面向歐洲廠商及進口產品。歐洲在經濟歉收時期需要財政收入,而由于中國體系的無序,中國的出口降低了價格的靈活性。這意味著如果中國繼續將全球趨勢領向低家庭收入、低國內生產總值中消費比重,這些與WTO條款相配套的議題將會改變這一局面。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