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局近日對涉砷行業較集中的河池市進行了調研督察,內容涉及涉砷行業整治進展情況,涉砷行業制定、執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情況,環境污染隱患整治情況,涉砷企業環境治理設施運行和達標排放等情況。
108家涉砷企業僅24家通過了環保驗收
河池市是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錫、鉛、鋅、銻儲量占全國前列,有色金屬的采、選、冶是河池市的重要支柱產業。目前,河池市涉砷行業企業共有108家,其中,有43家正常生產,其余65家處于停產狀態;24家企業通過了環保驗收,29家已申請驗收,基本處于停產狀態的55家既沒有通過驗收也沒有申請驗收。
另外,河池市還有很多大型尾礦庫,在當地特有的卡斯特地貌上建尾礦庫,存在難以預計的安全隱患。隨處可見的溶溝、溶洞、落水洞、裂隙、溶槽等給尾礦庫的選址和防滲漏出了大難題。同時,尾礦庫是一個具有高勢能的人造危險源,存在潰壩危險,一旦失事,將給生產及下游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災害和損失。
涉砷行業存在八大問題和七大難點
調研中發現,近年來,河池市雖然強化了對涉砷行業企業的專項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和金融危機的影響,河池市的涉砷行業仍存在八大問題和七大工作難點。
八大問題包括:河池市有色金屬產能過剩;企業選址不當,造成周圍環境的破壞;環評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不理想;含砷物料、廢料貯存處置不規范,環境污染隱患突出;企業環境應急防范意識有待提高;企業治污設施運行管理亟待加強;落后生產工藝、設備淘汰不徹底;環保部門能力建設需要加強。
七大工作難點包括:一是有色金屬礦產品的選礦、冶煉企業均屬涉砷行業企業,點多面廣。二是一些涉砷企業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目前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還沒有按照國家的要求制定相應的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整改效果不明顯。三是河池市的砷污染由來以久,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礦山的無序開采和濫采亂挖,大量的廢礦石、尾砂、淤泥沉積于沿河兩岸,經雨水浸泡、沖刷,加重了砷污染趨勢。四是企業建設投產在前,環保措施實施在后,一些老的國有礦山企業,環評審批手續不完善,有的老礦山尾礦庫沒有環評手續。五是一些涉砷行業企業的物料堆放場地、堆渣場不夠規范,達不到國家規定的“三防”技術標準,一些廢渣隨意堆放,滲出液污染環境。六是一些冶煉企業的清污分流系統建設不完善,對廠區內地表水收集不徹底,污水處理設施與生產規模不配套,對含砷廢水沒能進行很好的無害化處理。七是個別企業的涉砷技改項目沒有及時申報。
環保專項行動重拳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去年河池市“10·3”砷污染事件發生后,市委、市政府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加強了對轄區內涉砷行業企業的整治,堅決遏制涉砷行業企業污染事件發生。
今年以來,河池市把涉砷行業企業的整治作為今年環保專項行動的重點。在今年的環保專項行動中,河池市共實施行政處罰1起,下發停止排污通知書5份,下發整改通知書3份,建議各縣(市、區)加強轄區企業環境監管函3份。其中:對造成“6·5”龍江河死魚事件的河化集團公司行政罰款10萬元;對違法生產的“兩高一資”企業河池鋼鐵廠下發停止排污通知書;對涉砷企業存在偷排現象的南丹縣南方有色冶煉有限責任公司、廣西堂漢鋅銦公司、南丹縣源豐選礦廠下發停止排污通知書;對涉砷企業的廣西金河礦冶公司、河池市南方有色冶煉有限責任公司等存在的環境問題下達了整改通知。
截至7月底,河池市刁江流域水質由年初的Ⅴ類水標準基本達到現在的Ⅲ類水標準,龍江河、紅水河出境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水標準;上半年,河池市中心城區大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標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