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涼山跨區合作,共同開發新能源——
本報記者王云
6月18日傍晚,細雨霏霏,烏云密布,屋內光線漸漸暗了起來,西昌市大箐鄉白廟村村民李爾夫“啪”地拉亮電燈,屋內頓時大放光明。“我們用的是最清潔的能源——太陽能。”李爾夫頗為得意地說。
“下雨天也能用太陽能?”原來,這里村民用的是光伏戶用電源,通過SKN300-12控制逆變一體機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并用蓄電池儲存起來,最少可保證8小時以上的照明用電。
2010年1月28日,涼山州正式啟動“金太陽示范工程”,保定天威集團贈送涼山州西昌市的50套光伏戶用電源于今年春節前全部安裝到位并投入運行。首批示范工程位于大箐鄉和馬鞍鄉邊遠山區尚未通電地區。
李爾夫和村民們能用上這樣的電能,得益于去年的成都——涼山區域合作。
新能源項目簽約248億元
涼山州擁有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三大新能源資源優勢,這為涼山的新能源應用提供了條件。
去年6月,成都——涼山區域合作聯席會舉行第一次會議,太陽能產業的資源合作開發使兩地有了共同認知:雙流縣和西昌市簽署《關于共同打造國家級新能源產業制造與應用示范基地的戰略合作協議》,力爭打造西部最大新能源應用示范基地。成涼區域合作的新能源開發中,保定天威集團、北京京東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等3家國內知名企業將在涼山大手筆繪制新能源藍圖。截至2010年5月,西昌市新能源項目簽約金額已達248億元。
20臺太陽能聚光光伏發電設備矗立在邛海邊,銀色的聚光展板跟隨太陽方向緩緩移動。6月19日,記者在西昌市邛海邊看到,已于2008年5月建成的國內最大MW級太陽能聚光型并網示范電站一期工程主體運轉正常。
據了解,目前西昌市已啟動《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提出以新能源示范應用為起點,以技術研發為支撐,以重點企業為載體,重大項目為抓手,培育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廢棄物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系統集成及核心部件制造業,推進新能源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生物質能源成支柱產業
涼山州幅員面積遼闊,適宜小桐子生物質能源發展的空間巨大。“現在涼山已有小桐子60多萬畝,每年小桐子果實采集量達8400余噸。”6月17日,涼山州林業局副局長楊洪彬告訴記者。
近年來,四川省林科院、川大生命科學院、涼山州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和州林科所等科研院所,對涼山小桐子樹種的栽培、良種選育、快速繁殖、集約經營技術等進行了研究與示范,初步形成了良種培育、集約經營與管理等配套技術,為建立小桐子能源林基地奠定了基礎。
涼山得天獨厚的生物質能源資源吸引了中石油的目光。2007年,中石油公司分別與涼山和攀枝花簽署了小桐子產業開發框架協議,確定了四川省與中石油合作建設500萬畝小桐子能源林骨干基地方案,其中,涼山州320萬畝、攀枝花市180萬畝。
根據協議,涼山州在2007年和2008年完成了19萬畝小桐子造林的建設任務,通過了國家林業局規劃院和中石油聯合進行的國家級檢查驗收。至此,涼山州欲把小桐子生物質能源產業培育成繼水電、煙草、蠶桑后的又一支柱產業,把涼山建成全國重要的小桐子生物質能源基地。
目前,涼山州已成立了以州政府州長為組長,兩位副州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生物質能源開發協調領導小組,完成了全州小桐子資源情況詳查并編制了《涼山州生物質能源林培育示范基地實施方案》和《涼山州小桐子產業發展總體規劃》。
發展沼氣促進節能減排
5月24日,涼山州會理德林養殖場配套沼氣發電工程順利竣工投產發電,日產沼氣1000立方米以上,可裝機150千瓦。該工程竣工后,通過管網將為附近農戶的2500畝農田提供優質、無害有機肥,并消除養殖場的面源污染,還將解決養殖場用電及周邊500戶村民的照明問題,年節約能耗500噸標煤。
據介紹,目前涼山州已建設沼氣池245284口,普及率達到農戶總數的38%,開發和節約的再生能源相當于18.1萬噸標煤。全州農村能源建設總量每年能保護320萬畝森林免受樵采,減少水土流失,有效地保障“天保”退耕還林和“長防林”等生態建設工程的實施成果,防止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的發生,每年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1920噸。
根據涼山州“十二五”農村能源規劃,涼山將每年新建3萬口農村戶用沼氣池,五年實施15萬口;在二半山和高寒山區不適宜建沼氣池的地區推廣生物質爐,每年推廣3000臺,五年實施1.5萬臺;推廣大中型沼氣工程15處,每年推廣3處;推廣太陽能熱水器5萬平方米,每年推廣1萬平方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