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中國照明電器協會授予建湖縣"中國節能電光源制造基地"的榮譽稱號。至此,全國首家節能電光源制造基地正式在建湖誕生。
7月15日至17日,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國家電光源質量檢驗中心對該縣創建工作進行考核。專家組一致認為:建湖縣節能電光源產業集中度高,產業鏈配套齊全,產業集群和區域特色明顯,近年來在不斷加大技術研發、裝備改造、提升產品質量、擴大企業規模的基礎上,保持了節能電光源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夯實產業基礎
6月14日,在今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中,作為鹽城市系列推介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江蘇東林電子有限公司于在市區迎賓公園專場推介"螢火蟲"牌節能燈。
說到"螢火蟲",是國家2009年政府采購的中標品牌,生產"螢火蟲"的江蘇東林電子公司是全省惟一中標的節能燈具企業。而江蘇東林電子公司,是由廈門東林電子公司和建湖百倍集團股東之一的潘俊生,于2007年共同投資3億元建成的。
百倍集團是建湖節能電光源產業的"開山鼻祖",中照協最早的節能燈會員單位。"百倍"是全國節能燈產品第一個省級著名商標。
1978年,第一只節能燈問世,這個綠色照明產品引發了"人類照明史上第一次革命"。1984年,我國研制出第一只節能燈。同年,"百倍"的前身--建湖湖光燈具廠誕生。1986年,在南京某研究所支持下,湖光燈具廠試產節能燈。當時,全國節能燈生產企業僅10多家。1989年,湖光燈具廠參加全國節能燈行業產品質量評比,取得了總分第一的驕人業績。從此,該廠聲名大振,1996年正式組建百倍集團。1992年,世界上第一只螺旋節能燈明管在建湖誕生,奠定了建湖在照明行業的重要地位。
節能燈自問世以來,燈管一直是長長的"U"形直管。上世紀90年代初,荷蘭一家照明公司的德國工程師突發奇想:為什么節能燈管不能做成螺旋狀呢?可是,當他拿著螺旋狀節能燈彎管圖找遍歐美照明科研機構和生產廠家,都無功而返。
一個偶然的機會,建湖縣顏單鎮一個名叫龔根山的人拿到了這張圖。在仔細看完圖后,他隱約覺得自己有能力攻克這個難題。實際操作的難度超乎想象,龔根山研發團隊用了3年多時間,歷經數萬次試驗,終于攻克了關鍵工藝,成功制造出螺旋狀明管。他成了全球惟一擁有螺旋燈明管知識產權的人。
1995年12月18日,裝有9.8萬只螺旋管的集裝箱從上海港啟程運往德國,這是螺旋節能燈明管問世以來第一個海外訂單,此舉樹起了建湖節能電光源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螺旋節能燈明管豐厚的利潤,刺激了建湖人勇于創業的神經。1996年,仿佛在一夜之間,該縣"長"出了數百家節能電光源企業。
又經過10年的發展,建湖節能電光源產業實現裂變擴張,涌現出日月、豪邁、振亞等一批照明規模企業,產業發展的形態從單純的企業相對集中轉為企業集聚發展,產業鏈的分工進而形成了節能電光源產業集群,其產業基礎、生產規模和發展前景在國內外都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2007年,建湖節能電光源產業被列為江蘇省100個重點培植產業集群之一。
"全世界每4只節能燈具中,就有1只出自江蘇建湖!" 建湖照明電器協會會長徐向陽很自豪。目前,建湖縣擁有照明電器行業企業188家,其中從事節能電光源產品生產的企業有106家。全縣螺旋節能燈明管年產量達10億只,占全國總量的70%以上,其中無腳螺旋節能燈明管年產2000萬只,列全國第一。2008年,全行業經濟總量達 40.6億元,占全縣工業經濟總量19.9%。建湖已成為全國節能燈具主要生產基地之一。
從產品配套到產業集聚,打造區域品牌
曾幾何時,建湖人"恨管不成燈",從事產業鏈前道工序生產,并由此造成了"低端鎖定"。豪邁公司先行一步,率先研制出整燈,并打進美國市場。與此同時,建湖節能電光源產業積極尋找強大"外援"。
上海明凱集團投資的光達照明公司,是建湖第一家節能整燈企業。光達加盟建湖后,中國第一家民族照明企業上海亞明燈泡廠股份有限公司來了,全國民營企業第五強的廣廈控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行業內的知名企業廈門市東林電子有限公司接踵而至,紹興奈特電器有限公司也落戶建湖。
近年來,先后引進佳麗、亞明、佳盛、誠贏等節能電光源企業36家。目前,全縣直接從事節能電光源產業生產的一般納稅人資格企業106家,小企業和家庭車間1000多戶,從業人員近3萬人。在產業集群的生產模式下,不同企業分工合作,形成專業化生產鏈,令整個地區企業協作成為一個"大工廠"。建湖成為節能電光源產業各種生產要素聚集、裂變之地。
現在,建湖節能電產業已形成了從石英砂→直管→明管→芯柱→粉管→整燈的完整產業鏈條,具有技術開發、明管生產、整燈制造、國際貿易一條龍體系。從最初的為外地企業提供配套產品到穩定完善的產業集聚,該縣打造出的區域品牌絕非偶然。
去年以來,建湖縣相繼出臺5項政策性文件,促進節能電光源產業的發展:2008年3月《關于扶持綠色照明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2008年5月《關于激勵工業企業做強做大的意見》,2009年2月,《關于采取積極措施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局勢的實施意見》,2009年3月,《關于支持工業企業保增長、促發展的十項措施》,2009年4月,研究制定節能燈廢棄回收處理扶持政策。
產業集聚了,該縣著手優化產業布局,對"一區三園"及各鎮的產業定位、功能區分等做出明確規定,各地錯位發展,真正實現"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以縣經濟開發區為主體,重點引進整燈及高端產品生產項目,加快省電光源質量檢測中心、LED研發中心、燈具燈飾產品交易中心、廢舊燈管回收中心建設步伐,建成整燈生產基地和研發、檢測、交易等服務中心。以顏單鎮、建陽鎮、慶豐鎮為配套承載區,其他鎮有選擇性地發展節能燈產業,走配套化、差異化發展之路,從而形成"眾星拱月"之勢。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