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山西省GDP負增長4.4%,其背后的主因是煤焦領域的大面積整合。
今年4月,山西省政府確定,到明年年底前,山西全省2000余座煤礦被兼并重組,涉及產能超過2.2億噸。
而此次清理的對象,顯然是占當地礦井總數八成以上的小煤礦。這也意味著,煤老板在山西將成為歷史。
熱錢沖擊波 被鼓勵進入公共服務領域
記者在山西調查時發現,一些煤炭大鱷也正在退出煤焦領域。位于古交市的山西金業煤焦化集團老板張新民將旗下多個煤企轉讓給了同煤集團。在胡潤公布的富豪榜上,張新民家族位居山西能源富豪首位。CBN記者曾正面求證山西省國資委時,山西省國資委表示,目前正在進行評估。不過一位地方煤監局的負責人向CBN記者透露,應該評估的價格在40多億元左右。孝義最大的煤老板山西金暉集團董事長李生貴也將旗下的焦化公司轉讓給了山西焦煤集團。
幾千個礦被整合之后,將形成一股巨大的資金力量,讓業界也為此充滿了憂慮。“這些資金大概有幾百上千億,匯集到任何一個行業,都將是一場災難。”忻州市煤監局的一位官員在接受 CBN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
山西省政府今明兩年重點調控的投資項目或許會讓這些煤老板找到一些新的出路。上月,山西省政府正式印發《關于促進民間資本進入我省鼓勵類投資領域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第一條就明確提出要開放投資領域,2009年至2010年,政府重點調控的6500億元投資項目將向民間開放,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公路、鐵路、橋梁、城建、環保等基礎設施領域和城市公交、燃氣等市政公用設施領域,并在土地供應、財政扶持、稅費優惠等九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鼓勵。
既然資金已經退出了煤焦領域,肯定要找一個容納的行業。其實,在此之前,在呂梁、朔州、臨汾、長治等地,一批關了礦的煤老板已經進入了養殖業、旅游業。
“政府比較擔心的是這筆資金進入房地產領域。”山西社科院的一位專家對CBN記者表示。
于是,山西出臺政策,可以通過轉讓特許經營權或合作經營等多種方式,推行PPP(公私合作)、BT(建設—移交)、BOT(建設—經營—轉讓)、TOT(移交—經營—移交)等投資運營形式,引導民間資本全面進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
“但這些領域民間資本沒有主導權,膽小多疑的煤老板是否會進入這些領域,還得繼續觀望。”上述專家認為。
山西GDP陣痛
寧武縣政府的一位官員告訴記者,自當地小煤礦停產整頓以來,“現在縣里的財政確實很困難,很多單位已經發不出工資了。”按照寧武的計劃,22個煤礦中有5個最后被組合成一個縣屬的地方煤炭集團,“用以保障縣里的利益”。
而大同市煤炭工業局提供的資料顯示,上半年大同地方煤礦生產原煤283萬噸,同比下降了近60%。今年1至5月,全市財政總收入同比下降14.63%,上半年同比下降6.28%。煤炭對當地財政的貢獻高達70%至80%。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