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0%以上,以多種方式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活。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對資源、能源的需求急劇增加,世界進入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的新時代。第6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11號決議,將每年的6月8日確定為“世界海洋日”。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我們的海洋:機遇與挑戰”。國家海洋局確定2010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主題為“關愛海洋——我們一起行動”。
江蘇是全國海洋大省,海岸線長954公里,海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區位優勢明顯,資源條件獨特,經濟腹地廣闊,戰略地位重要,蘊藏著巨大的開發潛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海洋工作,將推進沿海開發擺上重要位置,作出了全面部署。經過各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省沿海開發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港口、能源基地、造船、海洋漁業等主導產業迅速發展,海洋經濟發展活力日益增強。2009年全省海洋經濟生產總值2526.9億元,比上年增長19.5%,占全省GDP比重提高到7.4%。 全省海洋與漁業系統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服務沿海開發和海洋經濟發展,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嚴格依法管理,推進科學用海,在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科技興海、海洋執法監察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全省海洋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江蘇發展的優勢在海洋,希望在海洋。加快江蘇沿海開發,對于促進全省三大區域共同發展、完善長三角地區的整體布局、帶動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09年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標志著江蘇沿海地區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站在了新起點,進入了新階段。我們要緊緊抓住歷史機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依法管海、節約集約用海,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科學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發展壯大海洋優勢產業,切實提高海洋開發與管理水平,為促進沿海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圍繞《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確定的目標定位和戰略布局,加快修編新一輪海洋功能區劃、“十二五”海洋事業發展規劃,引領海洋經濟科學發展。加快以連云港港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建設,提升港口整體功能。調整優化海洋產業結構,引導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在沿海布局,推進集中集聚開發,促進港口、產業、城鎮互動發展。以開發海洋資源為突破口,以依托海洋優勢發展高端產業為重點,以海洋科技為支撐,促進海洋經濟快速協調發展。
二、堅持科學管海用海。科學用海、節約用海、依法用海,是實現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沿海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島保護法》、《江蘇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依法管海、科學用海。嚴格執行海洋功能區劃制度,所有用海必須進行科學論證,既要保證當前發展的需要,更要為子孫后代發展留下足夠空間。充分發揮海域管理調控作用,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各有關行業用海需求,嚴格執行國家圍填海管理規定,加快灘涂圍墾和開發利用步伐,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競爭優勢。
三、強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沿海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江蘇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要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貫穿于海洋開發全過程,全面貫徹《江蘇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組織實施全省海洋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規劃,強化海洋環境監測預警,實施“海陸兼顧”的總量控制制度,加強對主要入海河流流域、河口及陸域排污口的監控管理,嚴格控制排海污染物總量,加強重點海域生態建設,實施大規模人工增殖放流,切實提高海洋保護水平。
四、加快科技興海步伐。深入推進科技興海戰略,認真落實《全國科技興海規劃綱要》,積極開展國家和省級海洋公益性科技專項研究,認真做好江蘇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成果集成,盡快將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海洋產業從資源依賴型向技術帶動型轉變。有效整合海洋科技資源,健全完善海洋科技人才引進培養機制,密切產學研聯合,吸引國家級海洋科研機構落戶江蘇,加快科技興海平臺和示范工程建設,提高海洋科技創新能力。
五、增強全社會海洋意識。海洋關系國家興旺,民族振興,增強海洋意識是全體民眾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要采取多種措施,通過多種渠道,利用多種形式,切實加大海洋宣傳力度,努力增強全社會的海洋意識,在全社會營造認識海洋、關注海洋、開發海洋和善待海洋的深厚氛圍,促進海洋事業的繁榮發展。
海洋是人類的共同財產,保護海洋資源環境,促進海洋發展,是功在當代、造福子孫的事業。讓我們攜起手來,齊心協力,共同推進海洋資源的科學保護和開發利用,努力開創海洋事業發展新局面,為推進沿海大開發、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