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國資委管理的大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盛”)現階段將支持重點放在新能源、新材料和蔬菜產業上。該集團董事長施德容6月5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如是表示,并稱國盛會堅持價值投資理念,有節奏進退。
支持三大產業
2007年9月成立、注冊資本100億元的國盛是上海市國資委管理的兩大國有資本運營企業之一,目前全資控股了上海家化[35.30 -1.07%]集團、上海建筑材料(集團)總公司、上海盛融投資等企業,控股及參股企業還有上海蔬菜集團、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國盛旗下還有三家上市公司:棱光實業[13.20 -1.93%](600629.SH)、耀皮玻璃[6.61 -1.78%](600819.SH)和上海家化(600315.SH)。
施德容強調,(國盛)支持的三個方向是新能源、新材料和蔬菜產業。“這是根據(國盛)現有的存量資產來決定的。國盛下屬的三家上市公司中,有兩家(棱光實業和耀皮玻璃)都從事新能源、新材料業務。”棱光實業現有多晶硅、風力葉片業務,“2周前,證監會剛剛通過一個議案,即棱光實業通過增發收購上海玻璃鋼研究院100%股權。后者生產1.5兆瓦、2兆瓦等風力葉片,發展很有后勁。”國盛旗下另一新能源公司是上海盛合新能源有限公司,“這家企業的98度水發電系統正在世博園內應用,國電集團也很感興趣,未來雙方可能也會有排他性合作。”
國盛看重的第三塊業務是供應上海市場80%蔬菜產品的蔬菜集團。施德容希望其能上市,“它的發展不僅關系到民生,還有商業地產和物流的概念,資本市場是一個發展方向。”
“國盛會投哪些項目”
國盛在產業投資上有明確思路和理念。施德容說,公司是圍繞國資、國企的改革作投資,對資金需求小如100萬元、200萬元的項目,以及競爭過于激烈的行業不會投。另外,投資時的考慮因素還有該企業是否屬朝陽產業、國盛是否能做(如果很好的產業,國盛沒有團隊做也不行)、該項目是否合適國有(企業)階段性持有。
2008年7月,上海市(國資委)把國資推向市場時有很多決定,如剝離主輔業。上海電氣[7.30 -2.41%]、百聯等要明確主業,更加國際化。而部分國資輔業資產逐步進入國盛集團。施德容表示:“輔業不代表不好,單個輔業可能很好。幾個輔業在一起也可能會有更大發展。對國盛參控股的項目,要做價值投資,也要階段性持有。”
對于價值投資,施德容舉了上海醫藥[17.57 -1.90%](601607.SH)的例子。重組前雖然上海市國資委邀請了國盛,但也表示投不投國盛自己把握,“(經過討論)我們決定拿20億元支持其重組,持股8.64%,也派駐了董事進入上海醫藥。”他透露,國盛入股時每股不到12元,截至上周五上海醫藥收盤價為17.92元,漲幅近50%。施德容強調,國盛是家投資性公司,有蔬菜公司但主業不是做蔬菜,要適時退出(現持股公司)。
來自《上海國資》的數據稱,截至2009年底,國盛已處置存量資產項目共計29項,處置變現約47億元。而施德容說,今年的處置資金在60億到70億元,且只會多,不會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