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衛士”石頭紙汪清基地的投產,標志著我國石頭紙正式進入了產業化生產。
造紙是我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四大發明之一,也是中國對世界和人類做的重大貢獻之一。但是,造紙術在對人類貢獻的同時,也在困擾著人類。在造紙術發明至今的1900年中,盡管人們對它進行了很多技術改進,也取得了巨大的技術進步,但是,始終沒有消除它的兩大原罪:即大量森林資源的消耗和嚴重的環境污染。人們早已經在關注這兩大問題,試圖運用廢紙循環利用、造紙原料替代、治理環境污染等辦法來減輕或者消除造紙術的兩大原罪,并為此已經付出了巨大而沉重的經濟代價和環境代價。但是,即使是到了現代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仍沒有完全解決這兩大難題。
石頭紙的出現,也許是一種希望。任何一個新技術都是利弊兼備的,石頭造紙技術也不例外,也可能會有其自身缺陷,比如,石頭紙比植物纖維紙重量大,會不會增加運輸成本?石頭的大量利用,開山取石會不會破壞自然景觀?原料的制備會不會產生大量粉塵污染環境?加入的助劑里面是否有對環境不利的成分?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關注和考慮的。不過相信這些問題通過人們的不懈努力和技術進步可以解決。
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樣,石頭紙目前還不被大多數人了解和接受,但石頭紙的技術、市場、成本、環保和資源優勢卻是顯而易見的。相信市場會做出選擇。我們必須看到石頭紙技術是造紙技術的一場變革,它一反植物纖維造紙技術以化學過程為主的特征,變成了以物理過程為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