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 徐錠明
綠色經濟有著更豐富的內涵,它是一種區別于傳統經濟的新經濟形式。它涵蓋宏觀和微觀,涉及各行各業,與人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
中國人歷來忌諱“綠”,因為“戴綠帽子”是一句罵人的話。而今天不同了,人們仿佛突然喜歡上了“綠色”,隨著綠色經濟的提出,“綠色”鋪天蓋地而來,比如綠色食品、綠色村莊、綠色交通、綠色鋼鐵、綠色電力、綠色出行、綠色殯葬等。
什么是“綠色”?不是說種樹、種草就是綠色。今天所說的綠色有著更豐富的內涵,它是一種區別于傳統經濟的新經濟形式。它涵蓋宏觀和微觀,涉及各行各業,與人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在綠色產業發展中,低碳是核心,建設生態文明是目標。
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溫總理在演講中用了四個“最”字,即中國是最早制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是近年來節能減排力度最大的國家;中國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中國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
四個“最”如實地向世界介紹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所采取的行動,全面準確地展示出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中華民族是負責任的民族。我們的減排是自愿主動的,不需要與他人討論,也不附加任何條件,不與任何國家掛鉤,我們中國人講話是算數的,“言必信,行必果”。
世界進入了低碳時代。低碳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措施,是循環經濟的體現,是生態文明的基礎,是科技革命的核心,是持續發展的必然。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進程中,我們必須更加重視節能減排和開發新能源工作。地球上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一半以上來自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而新能源大多是不排放或少排放二氧化碳,還可以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減少對土地和糧食的依賴,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經濟增長點。(本報記者 朱劍紅整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