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威脅以及中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做出的承諾,中國的新建建筑必須達到綠色與可持續發展,而現在我國的大量既有建筑也將面臨大面積的低耗能改造,其中照明改造將是重點之一。
不蓋新樓,只做內裝修
現代人的生活、工作,離不開照明。而照明工程也成為耗能大戶。據統計,每年我國的公共商業樓宇照明約占整個照明能耗的60%,道路照明約占15%。如果這些照明設備采取了低能耗產品,節省的不僅是能源,還會帶來最直接的經濟效益。而綠色建筑的認證重要的一環即照明設施是否節能。
仇保興表示,2008年我國的綠色建筑才剛剛起步。截止到2009年底,已有56幢建筑取得了綠色建筑標識認證,2010年計劃完成200~300棟大型建筑的綠色標識認證。
“綠色建筑意義重大,它可以綜合性地解決建筑的節能、節水、節材,同時節約空間,可以有效解決室內環保和對外部環境影響的問題,解決人性化生活的問題,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仇保興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對于中國既有公共建筑的綠色改造,這部分的市場空間相當之大。不少企業覬覦這塊肥肉。而飛利浦在照明行業擁有超過100年的歷史,電光源占有率超過25%。在全世界65%的機場,35%的辦公室、醫院以及標志性建筑,都可以看到飛利浦的照明產品。在這場綠色革命中,飛利浦志在必得。
“中國每年有很多新的建筑誕生,將越來越朝綠色及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綠色照明的應用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但是改造現有的建筑照明,同樣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飛利浦照明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林良琦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照明經過了100多年的發展,從功能性照明逐漸走向了裝飾性照明,目前正朝著節能性照明的方向發展。
然而,目前80%的既有樓宇依然采用的是老技術,僅有1%采用了照明控制技術。即便是在歐洲國家,道路照明的更新率也僅有3%。而對于這些老技術的改造,一種是推掉重來,全部采用節能產品,或者采用LED、光能、風能等新光源和新能源。另一種則是對現有技術的部分改造,如增加照明控制系統、低能耗照明設備等。
“前者給企業的利潤無疑更大,但是當我們追求綠色與可持續發展的時候,不該產生更多不必要的垃圾。改造現有設備的原則是追求社會總效益的最優化。”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飛利浦展臺前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據記者了解,一盞路燈,初始投資成本約占整個產品周期內成本的50%,維護成本占10%,能耗成本占40%。如果一盞路燈還未結束其產品周期就被換掉,顯然是不經濟的。但是現有的大部分道路照明設備又并非低能耗的,甚至其中不少照明設備的70%電能被轉化成了熱能。所以,要節能,先在光源上做文章將大有可為。
林良琦博士特意給我們算了一筆經濟賬:目前大部分的路燈照明使用的是高壓鈉燈,如果將其改變為飛利浦的CosmoPolis,每年每盞燈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2公斤,直接減少的經濟成本達人民幣225元之多。再比如家用照明,從普通的白熾燈變為使用節能燈,每年將減少4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節省約將近70元。
“這一點小小的改變,能夠實現三方共贏。”林良琦說,“對于用戶和納稅人而言,節省成本的同時能夠得到更好的照明質量。對環境而言,更低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帶來更大的環境收益,企業、國家的競爭力會得到加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