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內容:17歲前楊國強從未穿過鞋,年輕時曾放牛種田、做過泥水匠。時至今日,除了已經開發的21個碧桂園樓盤外,楊國強還擁有6家酒店/度假村、2家高爾夫球會所、6個商業廣場(街)以及多個主題公園。
17歲前楊國強從未穿過鞋,年輕時曾放牛種田、做過泥水匠。從1992年進入房地產業后,短短十余年時間,楊國強完成了從"泥水匠"到億萬富翁的完美轉身,并且為女兒打造了一個"中國最年輕的首富"的頭銜。隱身于女兒"最年輕的中國首富"光環之后的楊國強,是中國第一個實踐復合地產開發的地產商。從碧桂園最初的"學校+地產"模式,到后來的"學校+會所+地產+酒店+度假"。
可以說,復合地產成就了楊國強和他"五星級的家"。在這一理念下,他通過開發超大樓盤,以低買低賣的策略快速回籠資金,并實施設計、建設、裝修、物業管理一條龍開發,以降低成本,從而快速積累了巨額財富。
雖然楊國強表示,作為二女兒的楊惠妍只是代表家庭持股、代表家族簽名,然而,445.1億元的身家、25歲的年齡、海歸的身份,都讓外界對這位承繼父蔭卻又至今隱于鎂光燈后的"中國最年輕的首富"充滿了好奇。隨著4月20日碧桂園控股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這份好奇也延續到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以及他一手打造起來的"五星級的家"出品方身上。
據媒體報道,17歲前楊國強從未穿過鞋,年輕時曾放牛種田、做過泥水匠。從1992年進入房地產業后,短短十余年時間,楊國強完成了從"泥水匠"到億萬富翁的完美轉身,并且為女兒打造了一個"中國最年輕的首富"的頭銜。
"學校救市"和復合地產
1992年,當時主業還是建筑承包的楊國強利用順德碧桂園股東退股的機會,毅然接盤,進入房地產業,同時創立碧桂園品牌。1993年6月,碧桂園破土動工的時候,房地產市場的低谷已經悄然來臨。面對數百幢尚未銷售的別墅,楊國強請來了當時還是新華社記者的王志綱為其指點迷津,隨后以興辦碧桂園學校為切入點,使碧桂園枯木逢春,成就了"學校救市"的說法。雖然興辦學校投入大、風險高、回報周期長,但對于當時處于"存亡關頭"的楊國強而言,投資辦學不僅打響了"碧桂園"的名號,帶動了樓盤的人氣,更重要的是,通過向每位學生收取30萬元的教育儲備金,1300多名學生為其籌到了3.9億元的流動資金,緩解了燃眉之急。
隨后,依靠整體策劃戰略與成功的企業形象(CI)定位,通過興建會所以及廣泛宣傳"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的房地產經營理念,以學校為依托,碧桂園第一個把復合地產的概念融入到地產開發和推廣中,在提高了自身樓盤附加值的同時,也為集團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前景。從最初的"學校+地產"模式到"學校+會所+地產",再到如今的"學校+會所+地產+酒店+度假",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是復合地產成就了楊國強和他的"五星級的家"。
時至今日,除了已經開發的21個碧桂園樓盤外,楊國強還擁有6家酒店/度假村、2家高爾夫球會所、6個商業廣場(街)以及多個主題公園。碧桂園開發的項目都選址在風景優美的自然山水之中,這些項目又多與碧桂園的別墅區位置毗鄰,有些甚至就是一體開發的,因此,如今碧桂園已成為廣東省內熱門的自駕游景點。對楊國強而言,這又是一次"人氣+知名度"的一石二鳥。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