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清潔發展機制(以下簡稱CDM)注冊項目數量第一的大國,中國在建筑節能領域卻仍處于料峭的春寒。
“目前為止我們一分錢都沒賣掉。”日前,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上,中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項目合作處處長張小玲稱,國家給建設部下達的“十一五”期間總目標是,節煤量為1.1億噸標準煤。如果這部分節煤量能夠全部實現碳交易,總交易額應該在200億元以上。
事實上,這樣的零交易已體現在CDM項目上。據本報記者了解,當前中國建筑節能類CDM項目至今尚未有在EB注冊成功的案例。
這對試圖用市場機制來解決中國建筑節能650億資金缺口的企業而言,無疑是一種令人失望的局面。
方法學匱乏
從國家發改委網站顯示的信息看,截至3月30日,國家發改委2010年批復的132個CDM項目中,49個是水電項目,31個是風電項目。其中僅水電、風電所占批復項目的比例就已高達60%。在這132個項目中,僅有3個供熱改造類項目獲批。
顯然,中國所申報的CDM項目以水電、風電項目為主。
“建筑節能CDM在EB(即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執行理事會)零通過率,主要是因為房地產行業對CDM機制還不甚熟悉。”招商局地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建新對本報記者分析原因時稱。
首先,一個好的CDM項目必須要有方法學方可被批準。但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建筑節能方法學,方法學的缺失直接導致建筑節能在EB注冊不成功。
事實上,建筑節能方法學欠缺并不單指中國,而是由其行業特性決定的。
比如建筑節能涉及到的節能措施多、能源種類多,不像工業項目那么單一。會涉及到采暖、通風、空調、照明、熱水設備以及外圍結構等多方面,而能源種類也會涉及電煤、電器、液化石油氣、柴油等。
另外,我國地緣廣闊,跨多個氣候帶,氣候變化差異大,這也帶給建筑節能CDM不小的挑戰。
“建筑節能領域不能直接采信監測數據,不能以某一個冬季的減排數據作為直接減排量,必須將我國氣候以國際氣象標準為依據進行修正,得出一個計算方法,以符合EB審批的計算方法。”張小玲稱。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