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奧巴馬政府的智囊團之一美國進步中心代表團在京與中方風電企業廠商代表、專家進行關門會議。
作為新能源產業中最具出口潛力也是中美雙方合作最為密切的項目,針對風電產能是否過剩、上網定價以及中美博弈設備出口等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參與此次會議的中方代表、市場份額全球前五的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監姚雨。
低價戰略“威脅”伙伴
時代周報:風電是中美合作的重要項目,這次美國如此積極的原因是什么?
姚雨:一方面是能推進中國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另一方面就是可以出賣自己的核心技術給中國,從而取得經濟收益。
時:目前,中美合作雙方存在的分歧在哪里?
姚:在未來中美在新能源方面一定是世界上起主導作用的,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作為是得到美國認可的。但是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很敏感,因為長期以來我國產品走出去多是靠價格競爭優勢,這使得美國的部分政府官員很擔心在新能源方面如果中國產品仍是靠這種低價優勢,會對美國本土的企業造成一定威脅。
時:雙方的合作將會對目前國內風電企業產生哪些影響?
姚:對中國是有利的,美國在技術市場化、運作機制等方面是優于我們的,這對中國來說是值得借鑒的。中美雙方的合作是互利性質,對世界也是有利的。
時:中國風電設備出口情況如何?是不是面臨跟美國相關產業的競爭?
姚:我國目前的風電設備出口還是不太多,還沒形成規模,所以還不好說。美國市場上現在活躍著很多別國的企業,比如北歐的一些國家,競爭會有,但是還要時間。
時:有報道提出,目前國內風電設備企業出現生產過剩的問題,對此您怎么看?
姚:這種過剩應該是相對意義上的,新能源開發分為三個環節:研發、設備制造、利用。研發階段和利用階段我國發展得比較慢,所以展現出設備制造的節點性過剩。
同時,因為不同風電企業的產品質量上是有高低之分的,對于質量好的設備制造商來說,在某些時段還會出現短缺。隨著市場的發展和企業技術的成熟,風能行業在未來面臨著重新洗牌的境地。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