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上網電價補償制度是眾多風電廠商集體發力的關鍵,也是我國風電產業獲得較好成績的主要原因。此次《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和配額交易方案的通知》的發布,標志著風電發電費用分攤補償制度正式實施,風電產業的發展將再獲突破。
一度制約風電產業發展的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其電價分攤補償政策目前已有眉目。近日,國家發改委、電監會發布《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和配額交易方案的通知》,業內人士認為,《通知》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費用分攤補償制度正式實施,風電產業的發展有望再次提速。
風電發展將再獲突破
作為政策導向性很強的新興產業,風電的發展風光無限。“風電是可再生能源中政府最關注、最支持的項目之一。”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表示,從《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調配暫行辦法》、《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和配額交易方案的通知》,圍繞如何讓風電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出臺的眾多利好政策,讓風電上下游廠商產生了空前的熱情。
2006年年末出臺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提出風電實行標桿電價加補貼電價的方案后,風電投資商、開發商紛紛鼓足了干勁,推進風電場項目和風電設備的開發制造。2006年,國內風電市場創造了新增裝機50萬千瓦、年增長率達到254%的紀錄,其中進口機組占72%,國產機組占28%。
“之所以取得如此佳績,得益于政府打破了風電發展的制約瓶頸,實行上網電價補償制度,這是眾多風電廠商集體發力的關鍵,也是獲得較好成績的主要原因。”賽迪顧問新能源分析師邱世明表示,此次《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和配額交易方案的通知》頒布,標志著風電發電費用分攤補償制度正式實施,風電產業的發展將再獲突破。
根據《通知》,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金額合計2.6億元,包括38個發電項目的支付補貼電量和補貼金額,涉及裝機容量141.4萬千瓦。其中,受補貼的風電項目占133萬千瓦,比例達95%;獲補貼2.27億元,占87%。《通知》要求企業限時結清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電費。
施鵬飛認為,補貼到位,將會激發企業建設風電項目的積極性。按照我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10年和2020年,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將分別達到500萬千瓦和3000萬千瓦。從當前的風電項目建設速度來看,很可能會突破這一目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