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今年是中國空調產業的節能元年。如果我們把今年與去年各個空調廠家在賣場的宣傳海報稍加對比就會發現一個明顯的變化:在去年,企業向消費者兜售的五花八門的產品概念令人眼花繚亂,但在今年,以往市場上各式各樣的硝煙彌漫的概念戰如健康、時尚、高端等等都幾乎銷聲匿跡,空調企業的攻堅戰都主動或被動地集中在一個“戰場”之上,那就是高效節能。
從2008年新的冷凍年度開始,在家電下鄉對空調的等級限定為3級以上后,空調廠商和消費者的注意力就逐漸被鎖定在節能主題上了。中國空調業的這個轉變是必然的,其原因首先是國家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了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地位,并在家電下鄉和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的具體實施中,對空調的能效等級進行了嚴格的限定;其次空調新能效標準極可能在明年推出,這被業界稱作“能效大限”,由此空調業將通過節能減排引發一次徹底的產業洗牌;再次就是在國家推動節能減排的過程中,一線空調廠家有的通過與外企的技術合作發起了前所未有的“變頻攻勢”,有的則主推節能和省電產品,廠商在節能主題方面的蓄能在2009年得以全方位的釋放;同時,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高能效空調的需求也不斷擴大,這對空調市場的走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機會往往光顧那些有準備的人。海爾空調在行業中并不具有完全的優勢,但在2009年,通過自身的戰略、技術、產品和管理優勢爭得了先機和制高點,海爾成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中國空調節能元年的領跑者。
作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制造商和中國最具價值品牌,從1985年生產制造空調開始,海爾就將“節能”深深植根于每一個細節,在不斷的發展中嘗試自我突破與創新。從戰略到技術、從產品到管理模式,海爾都呈現出實現企業與社會共贏、真正履行“綠色”承諾的勇于創新、率先擔當的特色。
戰略領跑堅守節能環保和長遠發展
戰略是實現節能的“指路燈”。海爾始終堅守節能環保的長遠發展戰略,當國家推動節能減排工作和實施節能惠民工程時,海爾獲得了充分的產業發展空間。
就在海爾節能環保戰略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國家家電下鄉、節能空調補貼等一系列相關財政補貼政策的出臺,讓海爾堅定了走高效節能路線、做節能惠民工程帶頭人的決心。在國家實施高效節能空調補貼之初,海爾就提出“3個月30%”的目標(國家希望用3年時間使節能空調占有率達到30%,海爾要爭取用3個月時間自占比達到該目標),這一目標比國家期望的時間提前2年零9個月。事實證明,短短一個多月,海爾就提前完成了30%的目標,且零售量持續領先。截至目前,海爾空調節能產品已占自身總量的60%,是第二、三名之和的兩倍。
海爾空調國內市場部部長蘇明說:“海爾之所以把節能放在戰略的高度,是基于一種為客戶負責、為社會負責的理念,在10多年前,我們就已經開始了節能技術的研發,戰略部署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多年的積累。”
技術領跑全球研發保持創新引導力
技術是實現節能的必由之路。自1993年起,海爾就走上了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儲備的征途,目前,海爾在全球共擁有8大設計中心,30余位來自中、日、韓等地的全球頂級節能專家資源以及全球包括中國寶鋼、日本三菱電機、美國霍尼韋爾等在內的6大頂級上游節能供應商資源。而在技術創新方面,海爾始終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從1993年中國首臺變頻空調問世到1998年成功研發出120°方波直流變頻技術,從2003年在行業內率先成功研發出180°直流變頻技術到2008年7月行業首個“智能調速省電(SVE)技術”實現省電59%……海爾在技術創新方面的一次次領先,使其成為空調行業的風向標和節能減排的急先鋒。
除了在節能方面的創新外,海爾還始終致力于環保技術的探索與創新。早在1998年,海爾就率先推出無氟環保冷媒R407C,提前獲得歐盟綠色通行證。2000年,海爾又領先一步,推出具有最先進的R410A新型無氟制冷劑的環保空調。目前海爾在無氟技術方面的創新與應用已經超越了國內同行業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使用一臺節能環保、技術創新的海爾空調,1年節約的電量相當于少排放850千克二氧化碳,如果消費者使用海爾空調達到12年,那么就意味著少向大氣層排放10.2噸二氧化碳。而據權威數據顯示:一棵大樹在60年的生命周期內可以吸收1噸二氧化碳,照此計算,1臺海爾高效節能省電空調為地球消除的二氧化碳比10棵大樹在60年里吸收的還要多。
海爾研發部部長表示:“全球的研發團隊保證了我們在技術上的三大優勢,一是能最快獲取到全球最新的技術資訊;二是我們的團隊成員的技術研發實力確保了在行業的領先優勢;三是我們能夠迅速摸準行業發展脈搏,為消費者提供最需要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