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授權的原則
授權只是將領導者應當獨享的權力授予下屬行使的活動,領導者并不會因為授權而喪失其領導主體地位,并且是授權責任后果的最終承受者。因此,授權不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不是放棄其職能,所以,授權時必須有辦法確保權力得到恰當使用。其目的在于發現和糾正下屬行使權力時偏離目標的現象,而不是干預下屬的日常行動。 授權要因人而異
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形勢,使企業的管理者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并干涉企業各個階層的具體工作。因此,明智的做法是管理者負責整體化運營和決策,而不是關心那些具體的細枝末節,管理者只需要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下屬,至于具體怎么做,應放心地讓下屬去思考,讓各個負責人各負其責,發揮各自的才能。
當然在授權之前必須清楚下屬的特點,因人而異來授權。授權需要考慮的問題有這樣幾個:
1、哪些事情留給自己做,哪些事情授權給助手或別人做?
2、授權給誰去做?你應當對下屬的特點有相當充分的了解,知道誰適合完成什么工作。
3、什么時候授權合適,助手必須在什么時間內完成。只有在這段時間內,助手才能夠使用相關的權力。
4、授權以后自己和助手的關系。一般的原則是盡量放手,讓員工自己作主,減少他們對自己的依賴,從而培養助手的工作能力。但是充分授權也并不是對事情不聞不問,當員工處理這些問題有疑難,或者有可能出現不良后果時,自己仍然要干預,否則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5、授權后出現問題誰負最后的責任?一般的原則是自己承擔,這也是一個授權的基本原則。
此外,根據員工長處授權也有一些要點:
1、明晰所要解決的問題。對可能的對象進行有目的的篩選,即公司所采取的行動將要達到一個怎樣的目的,解決什么具體的問題,管理者必須心里有數,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選擇。這一要求特別針對于一些具體性的工作,像設計、規劃、談判等等。
2、人員篩選必須做到定性定量。即有衡量行動結果的標準,使人員篩選結果能用最簡單、直接的數據表現出來。因為只有這樣,才可能使被授權的人對行動價值有準確認識。
3、限時完成。必須規定明確的時間期限。針對每一階段要完成的任務必須全力以赴,浪費掉的時間要想方設法彌補過來。
授權要恰到好處
說授權要恰到好處,一是要因人而異把握授權的程度,二是授權者必須確定被授權者知道他被授權的程度,其中包括他有權做何種程度的決策,以及采取哪種程度的行動,只有這樣,被授權人才能發揮其主動作用但又不超越授權的范圍。 按照授權的程度,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級:
第一級,員工只需要做好分內職責
分派給別人做的工作,即使是最簡單的工作也都應該加以解釋,而且必須確定對方了解你的意思。曾經有一位高中生利用課余時間協助一家公司進行信件的歸檔工作,當時她是以公司負責人的名字,而不是以公司的名稱來歸檔。她以這種錯誤的方式進行了兩個星期,導致數百封信件放錯了地方。結果該公司用了三個人花了超過一百小時的時間才把這項錯誤糾正過來。給她分派這項工作的人,“以為”她知道應該怎么做。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