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領域或將率先展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認為,美國和中國新能源合作互補性非常強,這次選擇的電動汽車、建筑能效、煤炭三大方面,可謂是雙方合作最能發揮作用的幾大領域,中美雙方在電動車領域有望率先開展合作。
聯合聲明表示,中美啟動電動汽車倡議,使兩國在未來數年有幾百萬輛電動汽車投入使用。基于中美兩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巨大投資,兩國政府宣布在十幾個城市開展聯合示范項目,并努力開發共同的技術標準以推動此產業規模快速增長。
多數分析師普遍認為,關于電動汽車的數量化表述,將對新能源汽車板塊形成實質性的利好。申銀萬國分析師王軼認為,這一推動力度是驚人的,而這些合作有可能包括(1)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電池組、充電站的通用產品和安全標準,(2)為基礎設施建設融資;(3)貿易政策支持以保護全球性清潔汽車供應鏈。
中長期看好再生能源領域
雖然電動汽車領域將率先發力,不過分析師認為,考慮中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現狀,以及未來能源結構調整的推進,新能源板塊中長期的熱點必然在再生能源和核能領域。
隨著中美可再生能源伙伴關系的啟動,將就大規模利用風能、太陽能、先進生物燃料和現代電網制定路線,在設計和執行實現這一遠景所需的政策和技術手段方面進行合作。申銀萬國的報告認為,這一伙伴關系將加速利用中美的可再生能源,在規模上和技術上快速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同時,可再生能源離不開大電網的智能化,相信智能電網領域,在IT技術、新材料、自動化、智能電表,以及技術標準化和實物貿易中,雙方將展開廣泛合作。
在核電方面,中國和美國都是核能利用大國,而核電是短期內最能替代煤電的發電方式,未來中美在這里領域的技術引進、合作、合資和貿易必將得到加強。
國元證券的報告認為,當前多晶硅產能“過剩”是表面現象,實質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需求大幅下降,顯得供大于求,而不是真正產能的過剩———離15%的目標還很遠。預計全球光伏產業將逐步回暖,在內外雙重激勵下,將在2010年后迎來新的發展高峰。
在風電和核電領域,國元認為。風電上網問題如得到圓滿解決后,風電場建設、風電運營商會有許多業績上升空間。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