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組織環保公益活動的熱心人士黃先生則建議,如果廣東出現嚴重污染的幾率不高,覺得強制限排限行動作太大的話,可以在污染達到中度或以上的時候,公開倡議企業自愿減排、汽車減少上路,就像每年一次的“無車日”這樣,以相對柔性的倡導方法容易讓人接受。
此外,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去年11月在廣東考察就建議,在PM2.5監測預警方面環保部門要積極與氣象部門開展協同研究工作,“希望未來可以像發布天氣預報一樣發布PM2.5預測信息”。
而目前,市民可以從氣象部門獲悉灰霾預報與空氣質量舊指標API的預報,但對納入PM2.5新國標的空氣質量還沒有預報。
據了解,目前我省在預警應急響應方面比較成功的是防臺風:提前幾天由氣象部門滾動預報,三防部門開始組織漁船回港避風,臺風臨近時發出預警信號,緊急撤離山洪易發地帶群眾,預警信息也由省應急辦統一由氣象部門的平臺發布。
專家建議,重污染天氣預警也可以參考類似防臺風的發布響應體系。但在目前的氣象預警中,與空氣污染較為相關的是灰霾。而氣象部門按照職責,主要是從能見度的角度考慮,灰霾預警的作用在于提醒公眾減少外出,注意交通安全等,對控制排放源并沒有要求。
PM2.5年均降幅暫未達要求
空氣治理壓力仍然大
監測和預警是針對短時的手段,從長遠來看,踏實改善空氣才是關鍵。珠三角PM2.5連續7年下降,是否意味著未來就可以高枕無憂呢?
據省環保部門最新透露,珠三角四大城市佛山、廣州、東莞、深圳PM2.5的2012年年均值分別是42、40、47、37微克/立方米,低于京津冀(47-60)和長三角(37-81),在全國經濟發達地區中污染最輕,但仍超過國標年均限值35微克/立方米。
而上個月發布的我國《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要求,珠三角地區十二五期間PM2.5年均要降6%。珠三角近7年PM2.5僅下降了17.9%,年均降幅還未到國家要求的一半。
省環保部門專家坦言,按照納入PM2.5的新國標評價,我省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將下降三成左右,未來空氣污染的治理難度加大。“我省的空氣污染已經從改革開放初期的燃煤污染,向臭氧、PM2.5、VOC(揮發性有機物)等復合型大氣污染轉變。”
近十年來,珠三角地區經濟社會持續高速發展,經濟、人口、用電量及行車里程數四年間增加了440%、23%、335%和319%,遠遠超過了當年348%、19%、110%及203%的預測,使得新增污染物實際排放量大大超過了預期增長。
該專家表示,事實上,PM2.5并不是一種物質,大部分是由不同的前體污染物二次生成。例如化工行業的VOC排放到空氣中,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硫酸鹽、硝酸鹽,造成PM2.5升高。又如汽車尾氣排放的氮氧化物經過陽光照射生成臭氧,臭氧幾天后又會與硝酸鹽、硫酸鹽反應生成PM2.5。
而廣東乃至全國在控制臭氧和VOC上仍處于起步摸索階段。近7年,珠三角臭氧上升了12.2%。
“美國用30年將臭氧污染降低了28%,用了10年時間把PM2.5降低了27%,廣州提出2025年空氣質量要達到新國標要求,從珠三角乃至全省來看,目前還沒有定達標的時間表,但肯定是任重而道遠?!笔…h保部門專家表示。
廣東年內啟動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第二階段
針對近日全國霧霾天氣,環保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重污染天氣條件下空氣質量監測預警工作的通知》。省環保廳透露,今年內將啟動珠三角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第二階段,重點研究和解決PM2.5以及與其生成相關的臭氧、VOC等污染問題,從源頭上治理PM2.5等大氣污染問題。到2020年底,大氣復合污染綜合防治體系基本完善,多種污染物聯合減排效果顯著,藍天日數明顯增加,空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該行動計劃第二階段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在珠三角地區實施嚴于其他地區的排放標準。在VOC方面,今后VOC排放作為相關項目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2015年前,珠三角完成所有VOC排放重點企業的治理。加大生活源排放控制,逐步禁止銷售、使用高揮發性油漆、涂料。
在PM2.5的另一排放源火電以及機動車方面,省環保廳表示,“十二五”期間將重點開展火電廠降氮脫硝,電力行業12.5萬千瓦(含12.5萬千瓦)以上現役燃煤火電機組全部要進行低氮燃燒改造和煙氣脫硝改造。
此外,繼續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對在用車加強定期檢測與維護制度、路檢,實行環保標志管理,對黃標車實行區域限行、到期強制注銷等措施。同時,提高車用油品質,力爭2015年全面供應粵IV車用汽、柴油。(撰寫:謝慶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