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成垃圾發電廠主要收入
緣何如此大規模投資會流向垃圾焚燒領域?有專家分析,這與國家近幾年尤其是出臺扶持垃圾焚燒發電的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給予的補貼覆蓋稅收、財政金融等支持不無關系。
今年密集出臺的兩項扶持政策,給了垃圾焚燒發電領域以利好信息。據悉,發改委4月10日發布《關于完善垃圾焚燒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垃圾焚燒發電執行全國統一垃圾發電標桿電價每千瓦時0.65元,且垃圾焚燒發電上網電價高出當地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的部分實行兩級分攤。
4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明確表示,到2015年,全國城鎮焚燒處理設施能力達到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35%以上。“十二五”期間,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投資總量將達2636億元。
“這些政策可以說是給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吃了定心丸。”山東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長許崇慶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近年來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快速出現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國家對于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優惠政策也越來越多。
記者了解到,垃圾焚燒電廠前期建設成本較高,一般由政府主導;而后期由于技術不成熟、垃圾分類工作不到位等原因造成運營成本高昂,成為垃圾焚燒發電的負擔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垃圾焚燒發電廠成本補償、利潤主要來源是垃圾處理費補貼和上網電價收入。所謂垃圾處理費補貼,是指每處理一噸垃圾,政府就給予一定金額的補貼,各地政府標準不一,從每噸50元到200多元不等。
而此前有媒體引用“業內知情人士”稱,以正在運行的李×焚燒發電一廠為例,每噸垃圾平均發電360度,最多可達400多度,年上網電價達到5000多萬元,這一部分就足以使得垃圾發電廠收支平衡。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過于依賴政府投資并不是健康的發展模式,國家財政補貼應是象征性和鼓勵性的。”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
不過,在中國科學院資深研究員李秀果看來,垃圾焚燒發電現在處于發展初級階段,需要政府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現在風電、太陽能發電都需要國家補貼,就是因為其成本要比火電高。”他解釋,垃圾焚燒發電目前技術不成熟,遠未達到自主盈利的階段,政府給予適當補貼可以理解。
變廢為寶還是二次污染惹爭議
與高昂的建設、運營成本相比,垃圾焚燒發電造成的二次污染則更為棘手,民意的反對成為多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遇到的“攔路虎”。
據媒體報道,秦皇島西部垃圾焚燒發電廠就由于民眾的反對而擱淺。據了解,該項目擬投資2.2億元,原計劃2011年8月竣工,但由于遭到周邊上萬名村民、37個村委會抵制,于2010年底停工。目前,這場風波已從最初的環保事件演化為司法訴訟。當地村民兩次向國家環保部申請行政復議,并行政起訴了河北省環保廳。
這樣的事例在垃圾焚燒發電領域并不陌生。垃圾焚燒產生的二惡英、重金屬離子讓民眾“色變”,這也被垃圾焚燒業主燒方歸結為我國垃圾質量不高的原因。
“在我國,民眾現在還沒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李秀果告訴記者,垃圾分類對每個家庭來說是舉手之勞,但對垃圾焚燒發電來說,就能減少大量成本。
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環境經濟與管理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李宇軍專注于垃圾管理研究,談到垃圾分類時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和國外不同,我國大多數生活垃圾含水率高、熱值低、成分復雜,用于垃圾焚燒發電時成本比較高。”她說,垃圾焚燒時需要添加大量的燃料助燃,使得垃圾處理和發電成本大幅度提高。
有專家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垃圾焚燒產業的市場化,從垃圾處理前端做起。只有垃圾處理前端市場化程度提高,才有可能調動居民垃圾分類收集、減量的積極性,推進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才能保障垃圾量的高質量供給,從而減少垃圾焚燒發電產生的污染。
李秀果向記者透露,實際上垃圾焚燒發電產生的二次污染,技術上正在逐步改善,二惡英等有害、致癌物質的排放正在減少,即使是最讓人頭疼的重金屬也有了降解方法。
垃圾焚燒發電只是過渡階段
李秀果告訴南方日報記者,過去處理垃圾最主要的手段是填埋,每個垃圾填埋場都被占用了幾百上千畝的土地,污染了土壤。他解釋,垃圾中含有大量有機垃圾,在填埋中會分解,產生了大量的甲烷、液體等腐蝕土壤的物質,影響周圍居民的居住。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改變人們的一種觀念,即垃圾不是毫無用處的廢棄物,而是可以加以開發利用的資源。”李秀果說,垃圾焚燒的熱量用來發電,將垃圾變成一種資源,從這個角度來說,垃圾發電比填埋要有所進步。
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專家李金良表示,垃圾處理的最高境界是資源化利用,垃圾發電只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對此,李秀果表示贊同。“焚燒發電這種垃圾處理方法只是過渡階段的做法,是把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理的初級階段,將來也一定會有更好的技術出現。”
李秀果補充,不同的地區垃圾的構成也會有一些差異,垃圾的處理與利用問題要因地制宜。“南方植物茂盛、雨量充沛,有機質更多,北方則不同;不同城市產生的垃圾量也不同,相對應的最合效益處理方法也不同。”他說,這就要求垃圾處理走向垃圾的資源化和能源化。各個地方應該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不同,合理安排垃圾處理方法,使之達到利用價值的最大化。
鏈接:垃圾多種歸類
現在意義上的垃圾范疇主要包括三種。
一是生活垃圾,其中以有機質為主要成分,這部分可以燃燒;二是磚頭瓦塊等建筑垃圾,這是由于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和棚戶區的改造產生的;三是工業垃圾,國內目前面臨比較嚴重的家電垃圾、舊汽車垃圾等,其中含有大量稀有元素。
現在“城市礦業”這個概念正在業界熱烈討論。這個概念把垃圾看做“人造礦產”,進行“開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