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在德國,還有經過專門培訓的“環保警察”。他們除了警察職能外,負責德國土質、水質、大氣等環境的監測和稽查工作。據了解,“環保警察”的任務是發現環境污染時,立即采取補救行動。從化學毒素外泄到不衛生食品的銷售,都在管轄范圍之內。每名“環保警察”都要經過一年半的專業訓練。“環保警察”通過巡邏和使用遙測工具檢查環境的污染情況,一旦發現環境污染的現象,立即采取有效的手段,把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任何一條小溪泛起泡沫,“環保警察”都會前往取樣;凡是已經立法的環保事項,警察在其轄區內一概嚴格執法,比如魚類死亡、垃圾箱冒煙、廢油滲漏或廢氣聚集成霧等,都屬于禁令之列。
“在萊茵河水域行駛的有多國船只,如發現有油污等污染情況,就通知水域警察,警察無需搜查證,直接上船,扣留、沒收等,找出責任人,進行罰款等各種處罰措施。”北威州環保部新聞發言人舒茨先生告訴記者,萊茵河流經北威州段共有3條監測船,24小時進行監測,并隨時上傳檢測數據。整條萊茵河,目前都達到了制定的環保標準。“政府嚴厲禁止企業排污,企業必須自己花錢檢測,把相關數據上傳給有關部門。在這個過程中,對企業的自覺性要求非常高,誠信度非常重要,如果撒謊,將直接處罰,最嚴重的是關閉企業、逮捕相關人員。”舒茨先生舉例說,著名的拜爾公司就曾經發現自身有污染情況,企業立刻上報,檢測部門即刻啟動污染預警系統,大大小小的閥門緊急關閉,從而避免了污染的擴大。
3 “化工巨頭”移動檢測車四處“嗅”污染
環保投入的“大頭”是企業
記者站在世界最大的化工巨頭——巴斯夫公司總部的頂樓上俯瞰,只見悠長的萊茵河在廠房林立的建筑簇擁之下仍然那樣安靜美麗。巴斯夫公司總部位于萊茵河畔的路德維希港,1865年企業在此建廠。目前有160多個不同的生產廠,廠區綿延萊茵河長達7公里,占地10平方公里。
走在巴斯夫偌大的廠區中,你根本不能想象,這竟然是一家龐大的化工企業。記者像置身于花園之中,滿眼所見均是綠樹、鮮花、草地,猛吸一口空氣,都是花香和青草的氣息,沒有一點點工業生產帶出的臭氣。“如果有異味,我們的檢測系統早就有反應了!”巴斯夫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紹爾先生笑著介紹說。記者在監測中心看到,多個監測點所監測到的情況都能在中心的電腦上及時顯現,一旦出現險情,電腦會快速進行分析并判斷出位置,進行及時處理。據介紹,巴斯夫環境監測中心已經建立了30多年。目前分為3班,每班7人,24小時對基地進行環境監測。其中設置了46個觀測點,對空氣、水質、噪音進行檢測。目前中心有4個移動檢測車,24小時不間斷在路上。每輛檢測車價值23萬歐元。每輛車的內部就是一個小型實驗室,存放了各種儀器和藥品,隨時進行各種化驗和檢測,得出數據,進行及時處理。另外還有8個移動電視攝像鏡頭,一旦出現險情,消防隊員、救護人員立刻趕到現場,救火、救人。“我們有一個公共免費電話‘4040’,隨時接受內外方面的舉報。去年一年來,大約只有50起氣味投訴電話,每一次都進行了很好的處理,很快找出源頭。”
據了解,在德國,環保投入的“大頭”其實是企業,而企業把環保凌駕于經濟利益的追逐之上。記者在巴斯夫2011年的企業年報上看到,原本定于2020年的各種環保指標,大多數2011年就已經提前實現了。可雖然實現目標,公司很快又出爐了更加嚴苛的環保指標。“公司強調兩個理念:一是‘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二是‘環境健康和安全超過經濟發展’。”巴斯夫公司環境、水監測中心副總裁塞爾布林先生告訴記者,1986年桑多茨有一家化工廠著火,當時污水流出導致很多水生物死亡,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巴斯夫公司認識到,只有能夠保證環境的健康、安全,與周圍居民利益保持一致,企業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如果出現了環保問題,那么層層級級都要嚴格按規定處理。有一次,公司一位當班的工人把不該打開的閥門打開了,結果被罰了5000歐元。”
■記者感悟
切膚之痛后的自覺環保
藍天白云、山清水秀、森林廣茂、沃野如畫,連城市都“淹沒”在綠色之中,德國的自然生態之美讓記者如在仙境。記者看來,政府對于環保的態度和立法只是德國環境改善的具體舉措,而最深層的原因是德國人從污染的教訓中深切地認識到:環境對人生存的意義。
10天德國行,德國人對環保的自覺處處可見:賓館沒有拖鞋、洗漱用品,有的賓館還規定了用水量,并鼓勵自然采光;廣場上散步時,小野兔在樹林里睡覺、小松鼠會出來覓食,各種野鳥在耳邊盤旋;漫步大街小巷,花花綠綠的分類垃圾桶豎立街頭,上面貼有簡明易懂的垃圾分類圖案;就是在德國喝礦泉水,也幾乎都是可供回收的玻璃瓶裝;而交通路口也往往豎著廣告牌,寫著的卻是“當紅燈亮起時,請您關掉汽車發動機”的標語……在德國,評價政府第一是看失業人口的多少,第二就是環境保護。德國人的環保意識是在慘痛的環境災難和教訓面前逐漸形成的。現在,德國經濟的發展不僅沒有以犧牲環境謀求利益,相反環境保護意識已經深入人心,并成為德國人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的重要因素。只有當你真正明白環境與人類的息息相關,你就知道,你的每一個環保的動作,其實都是一種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