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方面,我國此前于2010年6月推出首批120億元節能汽車補貼,已于2011年9月底結束。加上“購置稅減免政策”、“汽車下鄉政策”和“以舊換新政策”等政策陸續退出后,中國汽車市場增長開始出現疲態。因此,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今年車市增長低迷,而1.6升以下車型表現尤其較差。因此節能車補貼的定額方式對微型車的補貼力度相對最大,有利于改善微型轎車嚴重負增長的車市結構性危機。
而LED這一戰略新興產業同樣利好。22億元的補貼將推動LED在照明行業的推廣利用,長遠看將撬動民用LED照明市場。
兼顧擴內需調結構
從宏觀層面來看,以此次節能政策為信號,通過財政政策擴大內需、調結構或成為管理層的又一“選項”。
2009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啟動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通過財政補貼方式,先后推廣節能空調(定頻)、節能燈、節能汽車和高效電機。政策實施三年來,財政補貼330億元,推廣高效節能空調(定頻)5000多萬臺、節能燈5.2億只、節能汽車460多萬輛、高效電機500多萬千瓦,直接拉動消費5500多億元。
而如今,國內經濟形勢依然復雜。數據顯示,4月份工業增加值、進出口總額、M1、用電量等指標增速均降至個位數。4月份數據顯示經濟仍處于下行趨勢中,尤其是工業增加值以及出口數據下滑幅度非常大,整體經濟仍處于探底過程中。
對此有分析師表示,這次政策在借鑒2009年的基礎上,可謂“一石二鳥”,更為注重促內需與調結構的結合,進而促進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調整,帶動新興產業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