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企業乘機進入中國
中國企業在高速發展中面臨反傾銷難題的同時,外資光伏企業也在近期大舉增加在華投資,爭食太陽能蛋糕。在中國光伏市場“兼收并蓄”的情況下,它們正逐步挺進。
上個月,太陽能薄膜電池制造商——FirstSolar(第一太陽能公司)在美宣布,將在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建設一個2GW的大型發電廠,這也是迄今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
10月26日,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在西安啟用太陽能技術研發中心,總投資達2.55億美元,將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太陽能研發中心。值得一提的是,這家以半導體起家的美國公司,3年前剛宣布進入太陽能領域。
該公司全球總裁兼CEO麥克·斯普林特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進入太陽能產業,并非單純借此化解半導體產業風險,而是因為全世界每年大約花3000億美元來建造新的發電設備。該公司太陽能總裁CharlesGay則對記者透露,包括江蘇尚德等在內的中國企業是其設備的主要客戶,“各地政府也把我們當成本土企業一樣對待”。他認為,中國將成為全球太陽能市場的領導者,也將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太陽能生產基地與消費市場。
此外,美國第三大電力公司杜克能源日前已與數家中國公司簽署協議,將開發包括太陽能在內的能源技術。
“我們在中國已經有兩個辦事處,我們在中國的生意非常不錯,我們有非常固定的客戶,”當被問詢在中國的發展狀況時,德國Centrotherm公司CEO認為,在太陽能產業在經過前期的發展之后,現在正進入“暴風雨的階段”,整合、并購將大量產生,有野心的公司將贏得市場。
相關鏈接
光伏產能是否已經過剩?
每經記者 黃清燕 發自西安
其實,無論是本土光伏企業產能的迅速膨脹,還是外資企業的加速 “圈地”,各省份光伏產業的“大上馬”,都和地方政府連續出臺的扶持政策有關。這也引起了各界對這一行業產能過剩的擔憂。
那么,我國的光伏產業到底是否已經過剩?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