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中國政府2月初已明文規定禁止本國航空公司參加歐盟航空碳減排交易體系。據了解,22日,俄羅斯、印度、巴西都表示將效仿中國,制定相關條例禁止本國航空公司私自參與歐盟航空碳排放交易。
27日,美國駐華領事館新聞發言人包日強先生也對本報記者表示,美國對歐盟航空碳減排問題上的態度是明確和肯定的,歐盟應盡快停止將其碳交易體系運用到全球航空。
歐盟口是心非
32國會議在莫斯科結束后,康妮赫澤高則公開表示了對此次會議的質疑。
她說:“此次會議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而且沒有提出一個比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更完善的 替代品 來解決航空碳減排。”此前,歐盟氣候行動司司長德貝克建議“有條件暫停”航空碳稅新法規部分內容,前提是未來建立的全球氣候保護體系都應勝過目前僅適用于歐盟的體系。全球體系還必須對所有航空公司一視同仁,并設立短期降低排放的目標。
對此,大衛·梅林瓊斯指出:“歐盟這樣的說辭毫無意義。如果按照歐盟的要求,全球航空碳減排體系必須對所有航空公司一視同仁,那么這就會對發展中國家的航空事業造成不利的影響,這必然首先又會遭到發展中國家的反對。歐盟理想中一視同仁的體系將會落空。”他表示,現在解決問題的著眼點已經變成歐盟和反對國家之間的合作。要解決好此事,歐盟應該清醒地意識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一致對航空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反對,歐盟應改變其不誠懇的合作態度,從公平、公正的角度來解決航空碳減排。WWF中國區副首席代表李琳博士表示,現在各方都應該放下“有色眼鏡”,真心實意的回到談判桌上,真正解決航空碳排放問題以應對氣候變化,這才是當務之急。同時,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新聞官也對記者表示,我們希望歐盟能真正聽到反對國家的聲音和看到反對國家的動作,并且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回到談判桌上,而不是單方面的說辭。
但業內人士分析說,由于歐盟日前已經通過立法確保了航空碳減排交易體系,再加上美國對此控訴的失敗,這是歐盟遲遲不改變態度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拋開此立法不看,各國也很難接受他國侵犯自身主權和干涉有關領空開放的國際協議的單邊行動,更何況這一行動的背后還隱含這樣一個事實,即歐盟單方面以節能減排名義實施迂回的具有金融性質的制度設計,對他國航空公司變相收費,并完全掌握相關費用的支配權。
李琳表示,“由于交易所得資金運用缺乏透明度,這樣對非歐盟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極為不公平,體系設計有保護自身既得利益者之嫌。發展中國家的航空業正處在發展之中,并不像歐洲國家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如果再因為歐盟區域性的政策導致發展中國家航空業財政負擔的加重,發展中國家必定反對。”有業內人士指出,碳稅議案已經由歐盟27個成員國同意并立法通過,推翻重來的可能性不大,可能的讓步是給予一定的優惠或豁免。不過,大衛·梅林瓊斯表示:“歐盟各國應盡快召集議會,重新討論此法案。歐盟必須清醒的意識到區域性的措施并不能解決全球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