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要加大農村環境保護政策研究制定的力度。首先要抓緊研究制定農村環境治理設施運行的長效機制和保障政策;其次要研究和推動農業廢棄物主要是畜禽糞便和秸稈綜合利用的優惠政策;第三要研究提出新的獎勵性政策措施,激發農民和地方政府合理利用化肥農藥農膜、保護土壤環境和保護池塘、湖泊、濕地生態的積極性;第四要積極參與國家相關政策的制定,通過采取環境績效評估、政策環評等措施,盡可能促使國家政策的制定能處理好糧食安全與環境安全關系。
抓緊形成農村環境監管監測體系
“十二五”期間,需要加快推進農村環境監管監測體系的建設,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特別是“以獎促治”政策的實施提供執法保障。為此,一方面需要加快農村環境監管力量建設的步伐。一是加強監管力量的建設,重點是推動縣以下環境監管機構和隊伍的建設;二是完善執法標準和規范,以適應農村和農業主要污染源排放與環境治理設施運行監管的特點;三是加大監管力度,特別是針對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環境污染問題,通過專項執法行動,把《意見》中要求的“防止污染向農村轉移”落到實處。
另一方面,要抓緊推動農村環境監測體系的建設。一是盡快建立覆蓋城鄉的監測網絡,形成農村環境監測能力,建立資金渠道;二是建立農村環境監測制度,定期開展農村環境質量監測,摸清農村環境家底;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專項監測與成效評估,掌握“以獎促治”政策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實施的效果;開展跟蹤調查與監測,及時了解農村突出環境問題尤其是“問題村”或“癌癥村”的發展變化情況;三是加緊建立農業與農村污染減排的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
抓緊建立農村環保技術支持體系
隨著中央和地方農村環保專項資金與相關涉農資金投入力度的加大,農村環保技術的約束日益凸顯。
今后一個時期,要把建立農村環保技術支持和服務體系作為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一項重點任務來抓。一是要大力支持農村環保適用技術的研發,鼓勵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環保企業更多地開發成本低、性能穩定、高效安全、操作簡便的村莊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技術。二是要聯合相關部委共同支持環境友好的種養技術、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及其相關政策與標準的研究和制定。三是要組建專家隊伍,動員社會各種農村環保科技力量,深入第一線解決實際問題,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四是要繼續加大以鄉鎮領導為重點的相關人員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其對搞好農村環保的認識。五是要抓緊建立農村環保社會宣傳教育網絡,不斷擴大農村環境宣傳覆蓋面,加大宣傳力度。
我們要充分估計到農村環境保護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但是,正是這種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使我國農村環境保護更富于挑戰性和創造性,使農村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富有更多更為生動而又實在的內涵與要求。只要我們牢記黨的根本宗旨,進一步增強服務基層、服務“三農”的責任感和自覺性,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就一定能夠借環保“兩會”的東風,開創我國農村環境保護的新局面。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