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強征碳稅大事記
2008年11月 歐盟議會和歐盟委員會通過新法案,將國際航空業納入到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TS)之中,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將被強制納入ETS。
2011年9月 中俄對外發布反對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共同聲明,隨后與美國、巴西、南非等26國共同簽署了反對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的聯合宣言。
2012年1月1日 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實施后,又進一步規定,對拒不執行的航空公司將施以超出規定部分每噸100歐元的罰款以及歐盟境內禁飛的制裁措施。
2012年2月 中國民航局對外宣布,禁止中國境內各運輸航空公司未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參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
- 影響
中方如不反制 航企今年需付約8億
據悉,歐盟的注冊機制已經啟動,航空公司可在歐盟注冊開戶,以獲得成員國免費發放的排放權配額。航空公司開戶后,其賬戶將在2月28日或開戶時收到第一筆免費年度配額。2012年全年,歐盟將向航空公司免費發放1.81億噸排放配額。
不過,接下來等待航空公司的將是每年數億元的成本支出。航空公司需在每年3月31日前將已審核的前一年排放數據輸入歐盟注冊機制,每年4月30日前提供足夠的航空排放配額、一般排放配額和國際配額以抵補前一年的排放。
據民航局節能減排辦公室介紹,按照歐盟碳排放的征收方法,除去第一筆免費年度配額,中國民航業2012年將向歐盟支付約8億元,2020年超過30億元,9年累計支出約176億元。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測,2012年全年,碳稅將為歐盟航空業帶來34億歐元的額外收入。分析人士也指出,如果航空公司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中國飛歐洲的每張機票價格將面臨200-300元的上漲。
分析人士認為,歐盟強征碳稅的目的不僅在于環保,更主要的是掌握了航空市場主導權。中國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董杜驕接受有關媒體采訪時表示,通過航空碳稅標準的制定,歐盟不但獲得了經濟利益、占領了環保制高點,也在某種程度上控制了航空運輸業和制造業領域的市場蛋糕分配權。這對于正在走向國際市場的我國航空公司而言,無疑增加了一道門檻。本報記者 李媚玲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