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個污水處理建設項目
共投入資金達2.7億元
“近年來,我縣共啟動重點小城鎮污水處理建設項目29個,總投資達2.7億元,投資額度之大,實施范圍之廣,建設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縣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介紹,我縣鐵橋、南雅、臨江等鎮的重點小城鎮污水垃圾處理項目總投資為13328萬元;溫泉鎮、臨江鎮垃圾處理項目投資為8223萬元;紫水、麻柳、高橋等16個鄉鎮簡易治污項目投資為5500萬元。目前紫水、麻柳、太原(臨江鎮)、高橋、水田(紫水鄉)等5個鄉鎮簡易治污項目已建成投入運行;天和、義和、五通、跳蹬(岳溪鎮)、巫山、九龍山等6個鄉鎮簡易治污項目主體完成,白橋、白泉、滿月、鹿硐(麻柳鄉)、三匯口等5個鄉鎮簡易治污項目進入開工前期工作階段。我縣所有的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及簡易治污項目建成后,將達到污染治理全覆蓋。
“目前組織實施的水環境項目建設,嚴格按照國有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和我縣公管辦、公監辦的要求組織實施,合理控制項目招標限價,已招標的長沙、鐵橋、大進、敦好、白鶴、岳溪、南門、南雅、中和等鎮的污水處理項目和臨江鎮、溫泉鎮垃圾處理項目,招標總價控制在國家概算批復范圍內,有效降低了工程建設成本。”縣城鄉建委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為抓好工程質量,將所有項目打造成真正惠及人民群眾的民生工程。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縣城鄉建委全面落實質量和安全責任制,充分發揮施工項目處監管職責,施工單位嚴格圍繞“五項控制”,全面抓好工程的實施,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鄉村環境衛生現在變好了
“有了這些垃圾處理場,就能夠對場鎮上的垃圾進行及時處理,以前那種臟亂差的現象沒有了,人們養成了講衛生的良好習慣,每天都按時將自家的垃圾堆放在門口,然后等環衛工人來清除,統一運送到垃圾處理場進行有效處理。”臨江鎮明月村村民韋勇談及修建垃圾處理場的好處時贊不絕口:“民心工程讓我們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以前沒有垃圾處理場,集鎮上的生活垃圾堆放后無法進行處理,不但臭氣難聞,更是一個滋生細菌、蒼蠅和蚊蟲的地方,夏天容易引發疾病,聞到臭味就令人嘔吐。現在不同了,江里片區的垃圾都運輸到臨江垃圾處理場處理,鐵橋、中和、南雅等鎮集干凈多了,環境衛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們生活環境得越來越好了!”鐵橋鎮雙橋街居民周毅說:“鐵橋污水處理廠建成運行以來,原來場鎮上那種污水直排澎溪河的現象沒有了,河水干凈清潔了,人們洗衣服、洗手都放心了,不再擔心河水被污染而影響到人們的生活。”
周毅告訴記者,鐵橋鎮沒有修建污水處理廠時,大多數居民的生活污水都是通過自家的排污管直接排放到河里,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形成的白色泡沫嚴重污染著河水。現在好了,污水處理廠修好后,家家戶戶排放的生活污水,通過大管道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消毒處理后,再滲入地下或排放到河里,河水干凈衛生多了。
“現在開縣鎮鄉垃圾處理場、污水處理廠以及簡易治污建設項目越來越多,人們生活產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等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和處理,不但集鎮環境衛生改變了許多,而且人們養成了愛衛生的良好習慣。”家住中和鎮三合場上的袁毅告訴記者,現在天更藍了,河水更清了,空氣質量也好多了,每天早上人們跑步鍛煉身體時,呼吸的新鮮空氣沁入心脾,令人舒服多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得到了保證,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也有了大幅度提高。(開州日報)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