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企治污困境
事實上,制藥行業是國家進行化學耗氧量、氨氮排放監管的重點行業之一。環保部公開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制藥工業總產值占全國GDP不到3%,而污染排放總量卻占到了6%。而在各類藥品中,原料藥屬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對大氣、水域的污染尤為嚴重。曾有媒體報道,浙江八成原料藥生產企業的環保措施不達標。
一家為跨國藥企生產高端原料藥和中間體的藥企老總就告訴記者,這絕不是某一家企業的問題。整個原料藥生產行業,真正環保達標的企業不超過20%。業內對廢物處理不達標甚至不處理直接排放的企業很多,大部分都是晚上8點到早上6點,將處理不達標甚至未經處理的廢水廢渣直接排放。“按照現行的環保標準,國內絕大部分原料藥生產企業的環保標準都是不達標的,業內80%的企業都在‘直排’廢渣廢物。”
上海一家藥廠的負責人也認同這個說法。他告訴記者,國內大部分原料藥生產企業都從事的是最低端的生產,這塊是典型的低附加值高污染,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產出量巨大,一天需要處理的廢水就有幾千噸,這樣大的量也為污水處理帶來了難度。
他還指出,生產一種原料藥往往需要進行少則幾個多則數十個步驟,使用的原材料有的甚至多達三四十種,不僅產生的廢水、廢渣數量大,而且含有大量難以生化降解的化學合成物質和殘留藥物成分,原料藥生產企業的廢水處理難度要遠遠高于普通的大化工廠,這也是原料藥生產企業共同面臨的行業難題。
在生產產品較為單一的普通大化工廠,廢物的化學構成相對簡單,種類不多,往往少數幾種菌群就能對其進行生物氧化。但在原料藥生產領域,一家藥廠往往要生產幾十種原料藥,廢物的成分完全不同,所以在進行生物發酵時,所采用的菌群也各有不同,這就加大了原料藥生產企業的廢物處理難度。
前述藥企負責人告訴記者,他曾參觀過發達國家的制藥廠,這些制藥企業內部,專門用于污水廢氣廢渣處理的廠區和裝備,往往要占到整個廠區的一半面積。而在國內,幾乎所有企業都不能達到這個標準。(沈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