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路徑仍存爭議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分析認為,這次行業整合將是光伏產業調整升級的契機。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較快,目前產能世界第一,產業鏈也比較完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光伏產業在技術上還相差太遠。光伏行業盲目建設、低水平重復、同質化競爭現象仍十分嚴重。行業景氣指數較低時,可以倒逼國內光伏生產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產品質量,向高端領域發展。
有專家認為,在目前市場行情糟糕,企業不敢擴產的情況下,通過這種持股形式,能讓昱輝陽光以損失一點利潤的方式間接擴大產能,而待市場變好,此種模式又可為昱輝陽光增加訂單。
但是這種整合方式,并不被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看好。李俊峰認為,“光伏行業的特性是只有技術高、效率高、成本低的企業才有生存空間,而大多數小企業往往成本高、技術水平低、效率低下。”
“大型光伏企業兼并這些中小企業并沒有意義,大型企業并不是產能不夠,而是光伏行業市場空間不大,因此需要淘汰很大一部分落后產能。”李俊峰說。
而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企業整合一個區域的中小企業,多數是有條件、有選擇地進行。在市場震蕩時期,大企業相對更愿意兼并整合靠近市場的中小企業,而不會出現全部兼并的可能。”
李勝茂分析認為,如果兼并整合中小企業,大企業付出的隱性成本可能會更高。目前高標準、規模化地興建生產線或者是擴大產能,可能相對兼并整合中小企業更有發展。
“現在拼的就是訂單,有訂單才能生存。”李勝茂說,許多中小光伏企業接不到訂單,撐不下去就只能被兼并,握有訂單的大型企業則趁機完成大魚吃小魚的過程。
孟憲淦認為,經過整合洗牌后國內的光伏組件企業數量應該在10家左右。
“能留下來的企業,一是需要不斷創新,先進的產能永遠不會過剩;二是要建立牢固的上下游關系,現在很多光伏企業經常毀約,失去市場信譽;三是企業需要多元化經營,分散風險,而不是僅從事光伏整個產業鏈的各環節。”李俊峰說。
“光伏是靠政策推動和財政補貼的行業。”孟憲淦指出,由于易受多變政治經濟環境影響,其市場需求量也趨于多變,所以需要企業密切關注,不能通過盲目擴大產能來促進產業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行業整合將必然會出現,而且目前整合成本較低。而至于企業如何進行整合選擇,還要結合各企業實際通盤考慮。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