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美國各州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鼓勵使用太陽能、提高光伏設備裝機量的政策。記者查閱美國各州文件發現,除了地處寒冷地帶的阿拉斯加外,美國其余各州都已出臺了不同程度的鼓勵政策。
以一年四季都陽光充裕的加利福尼亞州為例,該州政府計劃在2010年到2015年期間,新增光伏設備裝機量達到7.5GW;并要求該州三大電力公司在每年的電力采購中,將可再生能源零售電量,從2002年開始每年增加1%,最終到2017年達到20%。對此,該州政府除了給予光伏發電企業相應的財稅優惠和各類補貼外,還簽署一項旨在簡化光伏發電項目申請過程的法案。受上述政策影響,該州光伏發電設備安裝量迅速上升,已在美國并網的光伏發電安裝量中,占到53%的市場份額。
新罕布什爾州對小規模太陽能家庭安裝項目實施退稅政策,家庭安裝用戶可最多獲得高達4500美元的安裝退稅,并計劃在2012年發放完第一批安裝退稅款后,展開第二期發放;亞利桑那州則對光伏發電企業提供激勵措施,其中包括減免各類企業稅、財政補貼、工作人員培訓、研發支持等。
另外,美國能源部報告還顯示,美國國內的民用住宅及公用事業的光伏安裝需求量也在急速增長,預計到2012年需求量將會比2011年翻一番。這些對中國光伏企業來說,無一不是利好。
對此,國際能源分析機構IHS分析師邁克爾·舍帕德(Michael Sheppard)認為,以美國本土廠商的生產能力,目前無法滿足國內巨大的需求,因此仍需要中國光伏企業來填補市場空缺。如果美國政府通過對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并提高關稅,將破壞市場供需平衡,美國光伏生產企業和光伏電廠都將受損。
倫敦花旗銀行分析師梁嘉則表示,美國的市場需求往往會打敗政府決策,因此巨大的“美國需求”很有可能幫助中國光伏企業在“雙反”調查中實現突圍。
觀點 “雙反”損害美國利益
事實上,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中國光伏企業已經得到了美國同行的聲援。此前,美國光伏產業已經組建了名為“平價太陽能電力聯盟”(CASE)的組織,其成員包括101家美國企業,涵蓋美國光伏產業鏈的各個環節。CASE組織對中國光伏企業在“雙反”調查中的立場表示支持,指責SolarWorld等公司的行為將破壞全球光伏產業幾十年來取得的進步,威脅美國的數萬就業機會,并強烈要求SolarWorld等公司撤回申請。
另外,美國內一些分析文章還指出,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是赤裸裸的貿易保護,美國政府不應采取“雙反”這樣的極端措施。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表示,清潔能源代表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是全世界都關注的,美國此舉其實是為了打擊主要競爭者,爭奪行業領導權。
“毫無疑問,這是損人害己的。”舍帕德說,如果對中國光伏企業增加關稅,勢必會提升美國光伏發電企業的成本,而這個提價會間接地傳遞給消費者。
張超則表示,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和美國鼓勵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不符,更有違美國促進就業的“當務之急”。“‘雙反’肯定會對就業造成影響,一旦產生負面影響,各州政府可能展開進一步的行動,甚至會向相關機構提出上訴。”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距美國商務部明年1月和3月分別公布“雙反”初裁還有一段時間,中國光伏企業仍有時間進行應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